一位知主给出泥板为什么会保存四千年的答案,给大家分享一下,做个参考: 两河流域干

錢于晋 2025-07-18 23:42:05

一位知主给出泥板为什么会保存四千年的答案,给大家分享一下,做个参考: 两河流域干旱,少雨,气候本身就适合保存。 楔形文字是刻、压在富含硅、铝氧化物湿润的黏土上的,本身印记就比较深,比较抗造,乌鲁克Ⅲ期泥板(公元前3100年)平均凹痕深0.5cm。 然后烤制使其固化,耐久性本身比较强。尼普尔神庙账簿(公元前1800年)窑温达800℃生成玻璃化釉层,硬度≈莫氏4.5级。 另外,其实损坏的泥板才是大多数而且残片居多 。 我对他的回答简要说明一下: 1.作者看来是非常专业的人士,这说明到知上去学习是必要的,真有高人,而不是用一眼假断文物之流,靠不合常理搞学术之辈。 2.作者是东北那片儿的人,抗造,东北话,我也是东北的。当然,也可能是华北西北的,因为这个词在那些地区也有。 3.泥板如何分期,这个我真不知道,没读过相关文章书籍,乌鲁克III期,这应该是其中一个分期。我知道泥板有分期,以文字的发展情况为依据,从纯粹的象形,到后来的表意符号,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大概持续了两千年,这也是为什么楔形文字还在不断出土的原因,因为确实太多了! 4.尼普尔神庙账簿是泥板文字里很有名的部分,因为烤制的效果相当好。如果说这是造假,那一定是泥板中造假最成功的部分。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造过头了! 5.泥板的最大缺点是易碎,因此,出土的泥板极少有完整的一块一块的比较大的,大多是残片,考古人员为了复原泥板,要不厌其烦地做拼接工作。这个工作不简单,因为要有一点楔形文字知识,否则,根本不能胜任。

这么薄的泥板能放千年不塌陷不烂,真是泥坚强。同比之下中国还有没有千年的泥砖屋?这泥砖屋起码防雨防晒,而且泥砖又厚又粗。

0 阅读:593

评论列表

过了这么多年

过了这么多年

50
2025-07-19 01:20

原来西方的这些文物是靠中国这些人挖空心思的帮找符合常理的理由。你们真可怜,西方说文物是真的就不管了,你们无条件相信,还要不要脸的为他们胡说八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自带狗粮?

过了这么多年 回复 07-19 19:19
是啊,如同你们,明明是西方的狗,为西方伪史辩护,却总要千方百计强调自己是为了中国!

过了这么多年 回复 07-19 18:53
不好意思啊,我觉得我可以毫无顾忌对你嬉笑怒骂!

随风的风

随风的风

32
2025-07-19 07:54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中国以外的地方,直到清朝都还在进口中国的瓷器,为什么?其他地方没有技术,没有高温炉技术。烧瓷可不是几个小时就行的。要烧几天才行。温度上千。烤土块和瓷是俩回事。作者只是西方传声筒,不懂物理化学常识。

哇哦 回复 07-19 21:37
熬药的陶罐不是陶瓷

成都省小米 回复 07-20 00:46
陶器不等于瓷器,玻璃在没西方出现之前,难道他们都没容器?很多名画都有陶器,大惊小怪。

hoveyhxb

hoveyhxb

24
2025-07-19 09:43

都说是泥板,大家可以去复刻一下,小时候我也玩过泥板,也用黄泥巴上面刻过字,泥板太湿不能用,太干不好刻,而且不能刻的很大,保质期也不行,雨水、湿气很容易瓦解泥板,两河流域不是不会下雨,也有雨季的,而且还是会造成洪灾的那种。

行者

行者

22
2025-07-19 10:54

都会烤制了,这种经常性的行为竟然没有意外产生陶板?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你信了

地平线 回复 灰烬。 07-19 23:47
有没有想过需要当时超过整个社会生产力的燃料?这可不是随便割几捆草就能办到的,更别提,泥板记录各种入仓库农作物,记录观测天文数据,甚至还有几万年国王名称但是,就是没有使用什么燃料,入库多少数量,用什么工序制作泥板的记录,完全没有任何制作泥板的记录,当时能成体系收集,记载,保存文献,说明整个社会对文字的重视,以当时欧洲生产力,烧制泥板更可以称为绝对的高科技,但是偏偏没有任何关于这种高科技的记录,就连基本的过程描述都没有,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一百多年来,整个西方历史研究关于两河苏美尔的研究著作极少,基本都是在19世纪完全破译楔形文字之后的基础上引申的研究成果,对西方来说楔形文字已经没有难度,只取决于现在“发掘”出什么泥板

灰烬。 回复 07-19 14:55
陶土和泥土不一样。

用户10xxx45

用户10xxx45

19
2025-07-19 08:27

SB小编真是为西方文物的保存操碎了心。这是何苦呢

无心

无心

18
2025-07-19 00:27

四千年前,这些尖锐的“字”用何物所刻、还如此光滑。

墨色染黄昏。 回复 07-19 20:47
肯定是用3D打印呀[得瑟]

ybcx

ybcx

15
2025-07-19 11:19

为啥国外的人都不急,国内那么多人急的跳出来

棚友 回复 07-19 12:02
因为国内一大帮学院派指望西方史吃饭骗钱呢 你这样搞伪史论不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盲目自卑是种病

盲目自卑是种病

11
2025-07-19 08:31

反智

KU2003

KU2003

11
2025-07-19 13:20

靠西方历史出论文吃饭的一群人,不能否定西方历史,否则自己的一辈子都变成是骗子的经历。好可怜。其实,他们可以研究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进行研究甄别,也是能出论文的,不用天天哀嚎气急败坏。

单衣试酒 回复 07-19 17:48
你是不是做梦,来,列一份靠西方历史出论文的我看看有谁。

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

8
2025-07-19 07:49

俩河流域干旱,这是重点[抠鼻][抠鼻][抠鼻]

棚友

棚友

6
2025-07-19 12:01

说谎要让人信 就是八分真二分假 从古至今 都是这样 大体上都是真话 关键部分 改动下就是天差地别

灰烬。

灰烬。

6
2025-07-19 14:54

哦,泥板,然后 按考古需求决定湿度的气候和环境。那你干脆就直接说埃及有核武或者埃及佬是外星人好了,因为这两个还比较可信。

地平线

地平线

5
2025-07-19 23:37

问题来了,为了烧泥板需要多少燃料,制作工坊需要多少工序,这些东西完全找不到,甚至干旱地区怎么找到廉价燃料都是问题,说随便割几捆草就能烧泥板的,这么敷衍的答案就别来侮辱我们智商了

荧火之下

荧火之下

5
2025-07-19 23:11

西方一说人口就是环境适应雨水充沛,一说文物就是环境干燥适合保存。对内双标和对外双标玩的真溜

用户10xxx40

用户10xxx40

4
2025-07-19 21:10

他们在“解释”当地远古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人丁兴旺的时候,又“考证”出另一个相反的结论:气候湿润、利耕宜居。可干可湿,可男可女[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浪淘沙

浪淘沙

4
2025-07-19 13:47

怎么破译?而且是一个人?

狄衍

狄衍

3
2025-07-19 20:03

其实西方考古太轻松了,东西挖出来,自然有一帮孝子贤孙帮他们合理化

用户11xxx47

用户11xxx47

3
2025-07-19 17:03

你马上造几块泥板刻字,用于日常记事,然后大量生产,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做到保留几千年的?食不果腹的年代,还想着文字数据保留几千年?有这个可能吗?

赫椋

赫椋

2
2025-07-19 23:25

没事坏了还可以再造,啥时间的都能造,可根据需要定制的!

一路随风

一路随风

2
2025-07-19 22:22

说金字塔时是河流运输石料,到泥板你说是干旱,这气候任你改来改去,你龙王爷?

反转

反转

2
2025-07-20 00:04

这解释,只有文科生那充满臆想的脑袋会相信

用户13xxx84

用户13xxx84

2
2025-07-19 16:35

既然你说两河流域干旱少雨!!那你的西方白皮主子吃什么??

錢于晋

錢于晋

欢迎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