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炸了叙总统府,朱拉尼逃过一劫,不到24小时,以色列多地遇袭 以色列终于迈过那

国际瞭望站 2025-07-18 14:11:27

以军炸了叙总统府,朱拉尼逃过一劫,不到24小时,以色列多地遇袭 以色列终于迈过那道线了。 这不是普通的一次空袭,而是一场明确的政治宣告。炸总统府,就是要告诉外界:谁坐在大马士革,以色列不认。 但事情还没完。不到24小时,红海方向的胡塞武装就用导弹和无人机回应了以军的行动,以色列南部多地空袭警报拉响,埃拉特港紧急停运。以色列想通过武力推进边境重塑,结果又多开了一个战场。 目标不是朱拉尼,是叙利亚这块地 外界一直低估以色列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动机。这次轰炸,不是“战术威慑”,而是“战略清场”。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随后放话,要求叙政府军从苏韦达省撤出,还声称要赋予当地德鲁兹人“自治权”。听起来像分权,实际是割地。更蹊跷的是,就在空袭前一周,当地德鲁兹武装已经在部分村庄升起了以色列旗帜,主动表态要“并入以色列”。 从加沙到黎巴嫩再到叙南部,以色列正一步步消化那些地缘边角料。如果说进攻加沙是以色列安全逻辑的底线,那么对叙利亚的操作,就是典型的“地缘套利”。 朱拉尼只是被打了一个擦边球。真正的信息是:叙利亚政权将面临系统性瓦解,剩下的土地和势力,都要接受重新分配。 战争狂热,是政策工具还是政治避难所? 炸总统府这类行动,哪怕换个国家都不轻易做。但在当前的以色列,却变得合理。原因不是战术需要,而是政治逻辑。 为了稳定右翼执政联盟,内塔尼亚胡彻底放弃了中间派。他必须用“安全议题”压倒经济、腐败、司法改革等一切问题。于是就出现了“攻击—报复—升级—再攻击”的恶性循环。 以色列越打,越需要战争来维持内部共识。 加沙战事近两年未解,以军不仅扩大战线,还破天荒把哈雷迪极端正统派也纳入征兵对象。这群过去从不碰枪的宗教派,如今也被拉上战车,本身就说明战场压力到了极限。 而代价不仅在兵员上。面对胡塞的持续打击,以色列已经关闭了南部生命线——埃拉特港。 这个港口地理位置特殊,是以色列打通红海、规避苏伊士运河的唯一口岸。现在港口一停,意味着以色列在红海方向的影响力几乎归零。胡塞没“毁灭以色列”,但干脆利落地敲掉了它的南向贸易动脉。 背后无人可依,华盛顿也有自己的账要算 有人可能会问:以色列不是有美国吗?可问题是,这时候的华盛顿,已经力不从心。 特朗普正在焦头烂额:国内要处理“爱泼斯坦案”余波,外交上被俄乌战事掣肘,又一边试图重启对华接触,缓和经贸僵局。结果一个“最后通牒”刚扔出去,盟友集体表态“不接招”。 不仅如此,特朗普对传统盟友日本、加拿大搞起了新一轮关税战。原本以为这些国家会乖乖听话,没想到换来的是全面回怼——连加拿大都不愿让步,日本更是直接拒绝参加G7统一口径制裁会议。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已经无暇为以色列的新一轮冒进背书。哪怕出于战略考量,美方也会倾向于让以色列“适可而止”,而不是陪它继续拓线开战。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色列的野心在涨,但可用的外部资源却在萎缩。 胡塞的反击正是切中这个薄弱点。不是一波导弹有多致命,而是让以色列被迫把注意力从北部前线、叙南前线,重新拉回红海。以军现在必须在三线部署,力量开始稀释。而没有美国的增援,这种态势迟早要露出裂缝。 中东棋盘,正在偷偷洗牌 以色列对叙利亚的空袭,是一次信号,不是终点。 美欧不便直接介入,伊朗在暗线蓄力,胡塞边打边看,黎巴嫩真主党保持“冷启动”。叙利亚这块地方,表面上被炸穿,实际上又成了各方博弈的十字路口。 朱拉尼能活下来,证明这次打击还未封顶;但他还能稳坐多长时间,就不好说了。 下一步看的是两件事: 第一,德鲁兹武装的“并入”会不会变成公开表态;第二,以色列是否会正式宣布苏韦达地区的“安全区”。 一旦这两件事发生,意味着叙利亚将失去对南部边境的直接控制权,也意味着,以色列的“安全缓冲带”从加沙、黎巴嫩,一路延伸到了大马士革门口。 而届时,胡塞、伊朗、甚至俄罗斯可能都将被卷入下一轮战场安排。 以色列赌的是时间,美国赌的是底线,而叙利亚,只剩下一点点空间了。

0 阅读:582

评论列表

闲云野鹤

闲云野鹤

2
2025-07-18 20:31

巴勒斯坦、加沙、叙利亚、约旦、黎巴嫩、都是以色列要吃的肉,以后再轮到吃伊朗、土耳其、埃及、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只要中东不团结,迟早都是以色列的肉。

用户17xxx49

用户17xxx49

2025-07-19 00:14

这帮阿拉伯傻逼,连最基本的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明白,活该要做以色列人的奴隶

猜你喜欢

国际瞭望站

国际瞭望站

追踪全球热点事件,带你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