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印尼街头,军警屠杀“华人”的现场,一张罕见的镜头,当时的场景,简直如

历史拾遗者 2025-07-18 14:10:28

1965年,印尼街头,军警屠杀“华人”的现场,一张罕见的镜头,当时的场景,简直如同地狱的一角,近百名华人被迫聚集在一处土坑内,双手被束缚住,带着绝望的眼神注视着四周。 苏哈托,1921年出生在中爪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轻时加入荷印皇家陆军,后来在日本占领军中服役,积累了军事经验。印尼独立后,他在军队中迅速崛起,1960年成为陆军参谋长第一助理,1965年晋升少将,掌管陆军战略预备队。他精于算计,行事低调,总是默默观察政局变化。对苏加诺亲近印共的政策,他心存不满,尤其是土地改革威胁到军方将领的利益。他暗中与亲美派将领联络,筹划对抗左翼势力,为后来的权力夺取埋下伏笔。 这场镇压很快波及到印尼的华人群体。华侨在印尼是少数族群,很多人通过几代人的打拼,积累了可观的财富,经营着商店、工厂和贸易生意。但他们的政治地位低下,与当地社会的融合度低,容易成为攻击目标。苏哈托看中了华侨的财富,急需资金来支撑他的军事开支,同时也想利用排华情绪转移国内矛盾。他默许甚至鼓励军警和当地暴民对华侨下手。1965年10月,屠杀在全国范围内爆发。雅加达、泗水、棉兰等城市的华人社区遭到疯狂洗劫,商店被砸,房屋被烧,财产被抢夺一空。军警不仅不加阻止,反而参与其中,驱赶华人家庭,迫使他们交出财物。屠杀持续近一年,30万华人丧生,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受害者的尸首被随意丢弃在街头,电线杆上悬挂的头颅成为恐怖的象征。 这场屠杀的根源,离不开印尼独特的历史和地缘背景。二战后,印尼从荷兰殖民统治下独立,13000多个岛屿、366个民族的复杂构成,让国家整合异常艰难。苏加诺试图通过中央集权和扶持印共来凝聚国家,但他的政策触动了军方和地主阶层的利益。苏哈托则利用“九三零事件”制造混乱,成功上位。他不仅清剿了印共,还将华人作为替罪羊,挑动土著居民的仇富情绪,转移国内矛盾。国际社会对这场暴行保持沉默,没有任何国家或组织站出来谴责,印尼官方也从未承认或道歉。 苏哈托的权力之路并未就此平坦。1966年3月,他迫使苏加诺签署命令,将行政权力移交给他。1967年3月,临时人民协商会议在军方操控下,正式撤销苏加诺的总统职务。苏加诺被软禁在雅加达一处简陋住宅,生活受到严密监控,健康迅速恶化,1970年6月病逝,终年69岁。苏哈托则在1968年正式成为总统,开启了长达31年的独裁统治。他通过军事高压和媒体控制,巩固了权力,禁止华人使用中文姓名,关闭华文学校,强迫改用印尼姓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崩溃,全国爆发大规模抗议,民众走上街头,要求苏哈托下台。5月21日,他在总统府宣布辞职,黯然离开政坛。他的家族因贪腐丑闻备受诟病,涉案金额高达350亿美元,但他本人未受法律制裁,2008年1月因病去世,享年86岁。 这场屠杀的幸存者寥寥无几。许多华侨选择隐姓埋名,融入当地社会,或远走他乡,背井离乡。他们的家园被毁,财富被夺,留下的只有无尽的伤痛。印尼官方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没有任何赔偿或道歉,受害者的遭遇被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中。这场悲剧不仅是华侨的伤痛,也是印尼历史上一道无法抹去的疤痕,提醒着人们权力的争夺如何摧毁无辜的生命。

0 阅读:111

猜你喜欢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