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当时一名囚犯被拖拽着前往刑场,这名囚犯跟普通的囚犯大不相同,以往的囚犯脸上都是充满恐惧和害怕的,毕竟自己马上就要被处刑了。但是在这名囚犯,却出奇的冷静,不仅如此这名囚犯还经常望着远处,像是在等待什么似的。在到达刑场之前,一位工作人员乘着快马怒喊着:“毛主席来的信!” 黄克功出生在1911年江西南康一个穷苦农民家,那时候农村日子苦,军阀到处抢东西,他从小看多了这些事,就对那些压迫老百姓的家伙特别反感。没上过什么学,字认得不多,但他脑子活,有自己的想法。 1927年,16岁就参加革命,跟着队伍去井冈山。刚开始年纪小,不能打仗,就给毛泽东当通讯员,负责传消息学东西。毛泽东觉得他聪明,办事靠谱。后来他不想老干后勤,总求着去前线,终于如愿,拿枪上阵。 毛泽东同意他上前线后,他拼命干,在江西战场上冲锋,子弹飞,他拉枪栓继续。长征过草地时,爬雪山,饿肚子,但咬牙坚持,帮同志扛东西。到陕北,他升职快,当上抗日大学队长,训兵时喊口号,学员听他的。 1930年入党,逐步从基层干起,红军时期当过班长、连长,到1935年长征结束,他已经升到团级干部。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去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当队长,教员学员都挺认可他战斗经验。黄克功这人军事上行,但个人生活随便,不太注意卫生啥的。 1937年夏天,刘茜从山西来延安参加陕北公学,她年轻,抗日心切,千里迢迢跑来学革命。黄克功是教官,两人认识了,她比他小10岁,但聊得来,她佩服他打仗的事,他喜欢她有主见。两人处着处着谈恋爱,可没多久就闹掰。 刘茜是太原人,读过中学,进公学后,跟黄克功熟,她问长征事,他讲,她听。两人关系近,但黄克功想赶紧结婚,刘茜不同意。她觉得他习惯差,不刷牙啥的。争吵后,她分手信写了。黄克功气急,晚上带枪去河边找她拒绝,争执中拔枪打,第一枪胸口,第二枪头,她死河滩。学校两天没见她,搜河边发现尸体,伤口明显枪杀。调查指向黄克功,人证物证全,他招了。这案子闹大。 押黄克功去刑场那天,1937年10月11日早上。他被绑,士兵押着走。其他犯人怕死,他不,平静,还看远方。快到时,马蹄声来,人喊毛主席信到。信是毛主席写的,给审判长,说罪重,须死刑,法律人人平。读信后,他执行枪毙。这事成为例子,边区司法严明。 黄克功一生,从穷小子到英雄,再到罪人。军事功不可没,但杀刘茜错大。法律平等,这事值得想。你觉得呢?欢迎评论你的看法,分享类似历史故事,我们交流下。
1937年,当时一名囚犯被拖拽着前往刑场,这名囚犯跟普通的囚犯大不相同,以往的囚
历史脑洞
2025-07-18 14:07:03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