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拿下格陵兰岛? 2025 年 7 月,丹麦议会以 94 票赞成、11 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美丹防务合作协议》,赋予美国在格陵兰岛驻军、司法管辖和稀土资源开发的三大特权。 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这个被特朗普公开宣称 “要像买阿拉斯加一样拿下” 的岛屿,似乎正以另一种方式落入美国囊中。 这场博弈的核心是资源争夺,格陵兰岛冰层下蕴藏着全球 25% 的未开发稀土资源,这些关键矿产是制造芯片、导弹和新能源设备的核心材料。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已在南部矿区划定范围,格林梅特矿业公司则与当地企业达成协议,计划 2026 年启动全球最大未开发稀土矿的开采。 更具野心的是,硅谷科技寡头正推动在岛上建立 “自由城市”,试图复制洪都拉斯模式,通过资本和技术渗透实现 “主权架空”。 然而,这场交易的合法性备受质疑。格陵兰岛作为丹麦自治领土,拥有高度自治权,其未来本应由当地居民决定。 但丹麦议会的投票几乎完全忽视了格陵兰岛的声音,协议通过前,岛上爆发大规模抗议,居民举着 “美军滚出格陵兰” 的标语走上街头,抗议者中既有因纽特原住民,也有环保组织成员。 格陵兰自治政府总理延斯 - 弗雷德里克・尼尔森直言:“我们不是殖民地,不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美国将格陵兰岛的防务管辖权,从欧洲司令部划归北方司令部,这一调整看似技术性,实则是将该岛纳入 “本土防御体系” 的信号。 图勒空军基地被升级为导弹防御系统中枢,其雷达覆盖范围可直达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核潜艇基地,北极航道的监控权也落入美国手中。 法国外长公开批评这是 “欧洲首次将领土防务外包给域外国家”,欧盟则以 “深切担忧” 表达不满,但最终选择沉默。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的 “连环布局”,从宣称 “加拿大是第 51 个州” 到威胁夺取巴拿马运河,他的言论背后是一套清晰的地缘战略,构建从北极到中美洲的 “控制弧线”。 这种 “炮舰外交” 与资本扩张的结合,在格陵兰岛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军基地与稀土矿场同步推进,科技寡头的 “自由城市” 计划与国防部的《自由联系协定》谈判双管齐下。 正如丹麦学者奥贝里指出的,美国正试图在北极建立 “新边疆”,而格陵兰岛不过是第一步。 这场博弈的代价正在显现,格陵兰岛的生态系统因采矿活动面临破坏风险,当地传统渔业和狩猎文化受到冲击。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国际秩序,当美国以 “国家安全” 为由堂而皇之地获取他国领土特权时,国际法的根基正在动摇。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瓦莲京娜・马特维延科警告:“北极不应成为军事竞赛的舞台。” 然而,在稀土资源和战略要地的诱惑面前,规则似乎总是让位于强权。 当美国的旗帜在格陵兰岛的矿区升起时,这个曾经被冰雪覆盖的孤岛,究竟是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还是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或许,当我们谈论 “拿下” 时,真正被拿下的,是那些被丛林法则碾碎的小国尊严与国际正义。这场北极棋局的终局尚未到来,但棋盘上的每一步,都在改写着 21 世界版图。
特朗普拿下格陵兰岛? 2025年7月,丹麦议会以94票赞成、11票
非常盘点中
2025-07-18 11:29: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