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上海机场,灯火通明却寒意森森。一位刚下航班的游客站在出租车候车区,殊不知她即将走进的,竟是上海最真实的"迎宾礼"。 "去酒店?那您该去南门啊!"首辆出租车司机眉头紧锁,"在北门出发,车费可要翻倍喽!"这席看似贴心的"忠告",将初来乍到的旅客推入迷雾。她向调度员求助,对方尴尬一笑:"其实路程差不多..."——同一个机场出口,两套规则并行不悖。 转身的第二辆车亮起空车灯,可听闻目的地后,车窗立刻升起铁壁。原来此地暗藏规则:短途乘客是"二等客人"。调度员强塞来的第三辆车里,司机劈头就是抱怨:"他们都不要的客人,凭什么塞给我?"那张黑沉的脸,成为上海之行的第一个特写。 车门紧闭瞬间,37℃高温在车内迅速蒸腾——空调被愤懑的司机故意切断。汗珠顺着额角滑落,乘客紧攥手机导航,耳边是司机喋喋不休的怨咒:"前两辆车都拒载你,能坐我的车就知足吧!"侧目处,司机手机屏幕闪现着不堪入目的谩骂字眼。 五公里短途沦为无间地狱。到达时一个甩尾急刹,出租车如逃难般消失在夜色里。下车的外地夫妇站在原地,看着手机上显示的38元车费票据,上面仿佛烙着"耻辱"二字。视频上传网络后引发燎原之怒:"拒载是规矩的崩塌,关空调是人性的失温!""短途乘客就该受气?这是城市之耻!" 这座城市的血管里,本该流动着专业与温度。当出租车变成情绪发泄场,当服务底线沦为个人好恶的砝码,那道本应闪闪发亮的城市金名片,已被撕开了触目惊心的豁口——拒载不止于拒绝一段行程,更是将一个城市的温度拒之门外。
“令人气愤!”上海,女子来上海旅游,刚落地想打出租车去酒店,不料一直被拒载,机场
【211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