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个女囚被捕入狱后,监狱长一脸得意图谋不轨。可谁曾想,仅三天后,监狱

墟史往事 2025-07-18 10:25:36

1941年,一个女囚被捕入狱后,监狱长一脸得意图谋不轨。可谁曾想,仅三天后,监狱长居然会跪在地上,不停磕头求饶:“求你了,姑奶奶!你就放过我吧!”[凝视]

余家英从四川老家出发时,身上只带了几件换洗衣服和一本《共产党宣言》。1938年冬天,这个20岁的姑娘花了两个月时间,绕道西安才到达延安。

在抗日军政大学报到那天,她在登记表上写下“张露萍”三个字。这个新名字来自她对未来的期待:像露水一样默默滋润大地上的青萍。

张露萍被分配到延安被服厂工作,每天缝制军装的间隙,她会和工友们一起唱歌。《拿起刀枪干一场》是她的最爱,这首歌在当时的根据地广为流传,歌词激昂有力。

1939年春天,张露萍与同样来自四川的李清结婚。婚礼很简单,只有几个战友参加,婚宴就是小米粥配咸菜。新婚生活刚刚开始,组织上就找到了张露萍。

党组织需要她回重庆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打入国民党军统局电讯总台,获取重要军事情报。这项任务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一旦暴露就是死路一条。

临行前,李清把攒了半年的津贴全部换成银元,偷偷缝在张露萍的棉袄里。张露萍发现后,坚持把钱留下来交给组织。她说:“革命需要经费,我一个人用不了这么多。”

火车启动时,李清追着车窗跑了很远,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当时两人都没有想到。

回到重庆后,张露萍住进牛角沱的一间小阁楼,房东是个做小生意的老太太,张露萍对外的身份是来重庆找工作的普通女工。

为了联络方便,张露萍想出一个巧妙的暗号系统,她用口红在窗玻璃上画梅花,花瓣的朝向代表不同的安全信号。向上表示安全,向下表示有危险,向左表示紧急联络。

军统电讯总台距离张露萍的住处只有两条街,她的战友张蔚林、冯传庆等人都成功打入了电讯总台内部,定期向她传递重要情报。

这些情报包括国民党军队的调动计划、日军的作战部署,以及重庆政府与各地方势力的秘密通讯内容。每一份情报都可能改变战场上的局势。

1940年元宵节当天,张蔚林在电讯总台值班时不小心烧坏了一个真空管。这种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损坏后必须详细登记报告,引起了军统特务的怀疑。

当天下午,张蔚林被军统特务带走审讯,张露萍立刻意识到整个小组面临暴露的危险。

她迅速销毁了藏在家中的所有情报资料,包括一卷藏在汤圆馅里的微型胶卷。这卷胶卷记录的是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最新部署情况。

两天后,军统特务包围了张露萍的住处,面对全副武装的特务,她表现得异常镇定,甚至还在整理刚刚缝好的衣服。

被捕后,张露萍被关进息烽监狱,这座监狱专门关押政治犯,条件极其恶劣。每个囚室只有几平方米,光线昏暗,潮湿阴冷。

在狱中,张露萍遇到了许多革命同志,她经常用低声哼歌的方式鼓舞大家的士气,有时候是《国际歌》,有时候是《义勇军进行曲》。

监狱长周养浩是个臭名昭著的色魔,经常对女囚犯动手动脚。他第一次对张露萍不轨时,张露萍毫不犹豫地扇了他两个耳光,并大声斥责:“你这个走狗!”

这个举动让周养浩恼羞成怒,他加重了对张露萍的折磨。但张露萍始终没有透露任何组织秘密,也没有出卖任何一个战友。

1945年7月14日凌晨,张露萍和六位战友被押往快活岭刑场。临刑前,她看到战友张蔚林的鞋带散了,俯身为他系好。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七个年轻人齐声高唱《国际歌》。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连行刑的士兵都被震撼了。

张露萍牺牲时年仅24岁,她在狱中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说:“我没有什么遗憾,只是觉得为党和人民做得还太少。”

40年后的清明节,已经白发苍苍的李清终于找到了妻子的遗物。在一个埋在黄土下的搪瓷缸里,他发现了张露萍留下的一缕头发和一张小纸条。

纸条上写着:“清哥,如果我回不来,你要好好活着。革命一定会胜利,新中国一定会建立。到那时候,你要去看看我们曾经梦想的那个世界。”

这个故事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年代,这些年轻的地下工作者是如何传递情报的?他们用过哪些你想象不到的巧妙方法?如果是你,面对生死考验时,会选择坚持还是妥协?

0 阅读:72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