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中国“封锁”失败?美国专家直言,中国很聪明,买稀土需填写最终

青山绿水留长江 2025-07-18 01:04:51

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中国“封锁”失败?美国专家直言,中国很聪明,买稀土需填写最终用户,进一步封堵漏洞,美国可能也没想到,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后,中国稀土管控更严了… 阿曼达·拉卡泽是Lynas公司的掌舵人,自2014年起带领这家澳大利亚企业深耕稀土行业。她出生于布里斯班,大学主修商科,职业生涯从电信巨头Telstra起步,后在雀巢等跨国公司磨砺出敏锐的商业嗅觉。2018年,她力推马来西亚关丹工厂扩建,协调政府批文,争取税收优惠,2025年成功实现重稀土量产。她常亲赴工厂,检查设备运行,确保生产顺畅。她的强硬谈判风格让Lynas在西方市场站稳脚跟,但面对中国主导的稀土供应链,她仍需谨慎应对。 丹尼尔·皮卡德是美国稀土战略的智囊,供职于布坎南·英格索尔&鲁尼律师事务所,专注关键矿产政策。他毕业于乔治城大学法学院,长期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提供贸易建议。2025年,他多次在华盛顿智库会议上分析中国稀土管控的影响,强调其对美国军工的冲击。他还实地考察加州矿山,评估本土稀土项目可行性。他的报告常被政府引用,但项目进展缓慢,他的工作充满挑战。 王海涛(化名)是中国稀土政策的核心制定者之一,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博士,深谙稀土提炼技术。他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稀土办公室工作,负责出口新规的起草和实施。2024年,他带队调研包头和赣州工厂,确保政策落地可行。他常与商务部、海关总署协调,细化审批流程,推动稀土供应链透明化。他的努力让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保持主动。 2025年5月,马来西亚关丹工厂重稀土产量翻倍,成为东南亚首个商业化生产重稀土的国家。Lynas公司抓住机会,吸引欧美日客户,试图分一杯羹。西方媒体炒作这是对中国稀土“封锁”的突破,称马来西亚提供了替代供应链。然而,产量数据一对比,中国年产数十万吨稀土,占全球70%,而马来西亚不过数千吨,差距显而易见。Lynas的分离技术虽有进步,但远不及中国包头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效率和成本都难以匹敌。 中国迅速调整策略,2024年底出台新规,对7种中重稀土实施严格出口管制。企业需申报具体用途和终端用户,甚至提交合同和生产设备资料。审批过程严格到连日本企业采购氧化钆都要提供详细生产计划,耗时两周。这种全链条溯源机制让转手贸易无处遁形。欧美企业发现,即便从马来西亚采购,只要供应链涉及中国成分,依然绕不开审批。中国的稀土精炼占全球90%,高端磁体制造更是无人能敌,西方短期内难以摆脱依赖。 美国试图自救,投入资金支持加州稀土分离厂,还与澳大利亚签合作协议。但本土项目技术瓶颈明显,矿石仍需运往亚洲加工。皮卡德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不仅控制产量,还通过审批掌握规则制定权。中国的政策不是减量,而是更精准,出口环节层层把关,让买家不得不公开供应链信息。这种透明度要求让欧美企业头疼,却也提升了全球稀土贸易的规范性。 2025年6月,中美在伦敦展开贸易谈判,稀土成为焦点议题。中国坚持出口透明化,要求每批稀土明确用途。美方虽提出放宽限制,但中国立场坚定,强调产业安全。谈判后,中国优化审批效率,但核心规则不变。全球稀土市场依然由中国主导,西方企业采购时需提交详细文件,供应链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阿曼达·拉卡泽继续推动Lynas扩产,计划新增生产线,但客户反馈显示,欧美企业仍依赖中国的高端磁体。Lynas的股价因市场质疑而波动,挑战中国的目标遥遥无期。皮卡德在美国奔走,力推加州工厂建设,但资金和技术的双重瓶颈让项目举步维艰。他在会议上坦言,中国在规则制定上占据上风。 王海涛的团队在2025年底试点区块链追踪系统,覆盖稀土从矿山到终端的全流程。这套系统让每克稀土的去向清晰可查,进一步巩固中国的话语权。西方尝试通过澳大利亚、越南分散供应链,但技术差距和产业配套的不足让他们难以突破。中国的稀土优势不仅在产量,更在技术、规则和产业生态的全面领先。

0 阅读:250
青山绿水留长江

青山绿水留长江

青山绿水情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