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8日,内蒙古赤峰市梧桐花镇铅锌矿区飘着鹅毛大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董艳珍出生在内蒙古翁牛特旗的一个牧区家庭,她的曾祖父会顺着马蹄印找回被偷的牲口,爷爷董世玉更是当地有名的“脚印神探”,小时候,她经常看见爷爷在黄土地上蹲着,眯着眼看脚印,嘴里念念有词,然而这门技艺按祖上传统只教男不教女,她只能远远看着,默默模仿。 有一次,她在放毛驴时发现,毛驴背上驮东西时前后脚印会深浅不一,而空背走路时却不一样,这个细节,她记了下来,回家告诉爷爷,爷爷沉默了许久,最终破了规矩,把她带在身边,开始教她那些藏在泥土里的“秘密”。 她的训练并不轻松,冬天,在雪地里蒙着眼追踪人走过的路线;夏天,在风沙中分辨不同鞋底留下的细微痕迹,她学会了从脚印的压力分布判断一个人是否跛行,从图钉、泥点、磨损形状里读出更多信息,那些年,她几乎把整个牧区的地面都走了一遍。 1988年冬天,她16岁,广德公镇王家村的谷仓失火,整整两千多斤谷子被烧成黑灰,爷爷刚做完手术不能动弹,村里人来请他,他却让董艳珍代替自己去现场,人们半信半疑,但没办法,只好让这个穿着旧棉袄的女孩去看看。 火烧后的地面全是焦土和泥浆,什么痕迹都乱成一团,她一圈圈地搜索,一直走到五十步开外的草垛边,才在那里找到两个清晰的鞋印,鞋印前掌深,后跟浅,左脚比右脚稍偏一些,她抓一把干土撒在鞋印上,观察土粒聚集的形状和位置,根据这些细节,她判断出嫌疑人是个中年男性,身高超过一米八,右手惯用,而且有些驼背。 警察在她指出的方向找到了一个空汽油桶,又沿着脚印追过玉米地,最后在村西头抓到了嫌疑人,那是个木匠,家中炕洞里藏着一双大头鞋,鞋底纹路和草垛边的鞋印完全一致。 从那以后,董艳珍的名字被记在了公安局的技术档案里,然而两年后,她高考落榜,差了三分,她没有复读,而是嫁到了邻村,在矿区开了家小卖部,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她顺着脚印追到几公里外的澡堂,蹲守了一整夜,找到一个右脚后跟有缺口的工人,他的鞋底粘着柜台红漆,还扎着那颗图钉,警方顺利破案后,矿区公安处注意到她的能力,破格聘请她当技术员,月薪380元,她开始在业余时间收集不同鞋型的底纹、步幅和磨损形状,建立起一整套“足迹档案”。 她的工作不像电视剧里那样刺激,也没有什么高科技,更多时候,她都坐在泥地上、雪里、沙盘边,一点点擦拭、一笔笔描图,最冷的一次,是零下20度的冬天,她在雪地里追踪偷牛贼的脚印,发现嫌疑人每走几步就原地跺脚取暖,脚印形成了特殊的节奏,她靠这个细节,一路追出二十公里,找回了丢失的牛只。 2000年,她终于攒够了四千块钱的学费,报读中国刑警学院,圆了多年的梦想,在学校里,她第一次接触到现代痕迹学,她开始把爷爷教的经验写成论文,把足迹研究从经验变成科学,她的毕业论文被公安部档案馆收藏。 她的本事并不是靠天赋,而是靠一双眼睛和一双手,每一处脚印,她都要蹲下去看好几分钟;每一个案发现场,她都会画出足迹路线图,分析每一步的重心变化。 2015年,她受邀参加央视节目《挑战不可能》,现场有十五位模特穿着相同的鞋子走过地毯,她只看了一眼脚印,就能说出哪一双属于哪个人,节目中还有一次测试,一位明星换了鞋子,故意改变步态,她照样认了出来,她的判断准确到毫厘,连评委都忍不住惊叹。 但她没有因此改行,也没有出国深造,节目播出后,有国外机构邀请她去讲课,她却选择留在国内,继续做那一个个看似微小却关键的案子。 她最擅长的,不是破大案,而是那些被忽略的小事,鸡圈旁的一枚鞋印,羊圈外的一串泥点,都能成为她锁定盗贼的线索,她曾靠一只磨损严重的胶鞋印,破掉一个长达半年的家禽盗窃系列案,她说,那些牲畜对农民来说,不是小事,是生活本身。 如今,她在吉林警察学院做客座教授,办公室里堆着沙盘、石膏模具和放大镜,她教学生做足迹模型,也教他们如何从一串脚印中读出体重、身高、步态,甚至职业。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杂志
1998年11月28日,内蒙古赤峰市梧桐花镇铅锌矿区飘着鹅毛大雪。 麻烦看官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17 20:42:45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