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物回归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1998年,德国商人沃特法在印尼海域捞起67000多件唐朝文物,价值连城。中国文物局急忙派人谈判,想以合理价格买回这些文化遗产。可沃特法却开出3亿的天价,让人心急如焚。就在中国犹豫不决时,新加坡以3200万美金的低价迅速成交,文物被打包运走,令人痛心。
沃特法的打捞过程如同一场冒险,潜水员在海底奋战了三个月,捞起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青釉瓷瓶、唐三彩马,甚至长沙窑的瓷器,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专家们焦急地想要将这些文物带回祖国,却被沃特法的律师无情打断,面对天价的要价,国内的文物保护经费显得捉襟见肘。
最终,文物被新加坡博物馆收藏,展览上却没有提及它们的故乡。专家们无奈地站在展柜前,心中感慨万千。为何我们的文化遗产会被外人捞走,回归之路却如此艰难?在国际规则下,文物成了商人的商品,文明的光辉似乎被金钱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