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四川挖出一具遗骸,脚带七八斤大铁链,脚踝钉有四颗大铆钉,此人竟是失踪了40多年的红军师长。 这位红军师长就是王光泽,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王光泽加入了工会参加工农运动,带领镇上工农群众冲到土豪开的杂货铺,将剥削得来的物品分给贫苦民众。 1930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扩展到茶陵,腰陂镇建立了红色苏维埃政权,王光泽被群众推选为腰陂镇工会主席兼赤卫队长,并加入共产党。 在革命斗争中,王光泽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先后担任过警卫连连长,茶陵县警卫营营长,茶陵独立团团长,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三团团长。 1934年8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部队,开始长征,王光泽随军转战千里,10月26日到达四川省酉阳县的南腰界,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面对蒋介石调集的重兵,红军第二、六军团指挥部决定,军团主力迅速向湘西进军,牵制敌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同时留下一支队伍坚持黔东特区的斗争,并掩护军团主力进军湘西,这支被留下的队伍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黔东独立师,王光泽任师长,段苏权任政委。 这支独立师约有800人,400余条枪,下辖三个独立团,王光泽与段苏权周密分析形势,决心主动出击,吸引敌人,减轻主力红军的压力,他们率部运用灵活战术,昼伏夜行,东穿西插,寻找战机。 不到半个月,独立师经过20多次战斗,成功地牵制了数十倍的敌军,为主力红军争取了宝贵时间。 但是在11月底的一次战斗中,王光泽率领的部队因为没有补给弹尽粮绝,王光泽拔出大刀一声巨吼:"冲呀,"像激怒的狮子扑向敌群,带领战士们杀出一条血路。 傍晚集结时,全师只剩百余人,在敌人继续追击的危急关头,王光泽决定把部队化整为零,动员大家分散突围到湘西去找军团主力。 王光泽在分散突围中只身来到川湘边界,隐蔽在一个贫苦农民吴荣友家里,两天后在吴荣友的帮助下,王光泽换上便衣,化装成农民准备前往湖南花垣,不幸的是途经上川时,他因湖南口音暴露身份,被当地国民党的民团认出逮捕。 驻酉阳龙潭镇的川军第二十一军直属第四旅旅长田冠伍得知后,急忙派人将王光泽押到旅部,并打电报向川军总司令刘湘和蒋介石请功。 起初田冠伍对王光泽热情款待,甚至以银元金条相赠,希望他投降,但王光泽不为所动,反而利用机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见软的不行,田冠伍恼羞成怒,对王光泽施以重刑,锁上沉重脚镣,并用两颗烧红的粗铆钉将脚镣钉死,尽管遭受非人折磨,王光泽铁骨铮铮,坚守信仰,严守秘密。 1934年12月21日,蒋介石电令刘湘将王光泽就地处决,田冠伍命令士兵将他捆在一张椅子上,用滑杆抬至邬家坡荒山上用枪杀害,临刑前王光泽高呼:"共产党万岁!""工农红军万岁!",年仅31岁的王光泽壮烈牺牲,而这一幕正好被当地一名叫杨先富的农民看到,但因恐惧而没有向任何人提起此事。 直到1982年杨先富在临终前才鼓起勇向政府透露了这个秘密,酉阳县人民政府立即组织人员在王光泽就义的地方开始挖掘,最终成功挖出来王光泽的遗体。 1983年11月,王光泽的遗骸被隆重迁葬于酉阳龙潭镇烈士陵园,英魂得以安息,那副见证了烈士铁骨的脚镣,被作为珍贵革命文物,保存在酉阳县文管所,成为讲述那段烽火岁月的不朽证物。 王光泽的一生,从木工到红军师长,短短31年却写就了一部信仰与忠诚的壮丽史诗,他的事迹与那副沉重的脚镣,永远铭刻在历史丰碑上,提醒后人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982年,四川挖出一具遗骸,脚带七八斤大铁链,脚踝钉有四颗大铆钉,此人竟是失踪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7-17 19:22:05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