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中国“封锁”失败?美国专家直言,中国很聪明,买稀土需填写最终用户,进一步封堵漏洞,美国可能也没想到,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后,中国稀土管控更严了… 马来西亚这波操作,背后其实是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关丹的工厂搞出了氧化镝,消息一出,西方媒体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宣称打破中国垄断,但数据不会说谎:莱纳斯工厂年产能 1500 吨,而中国每年分离重稀土的能力是 1.5 万 - 2 万吨,这差距压根不用多说。 而且,莱纳斯的核心设备还得从中国进口,技术专利也绕不开中国。说白了,马来西亚这事儿,更像是西方给自己打的一剂安慰剂。 当然,我们不会坐视不管,早在 2024 年实施的《稀土管理条例》就明确要求,稀土产品必须全程追溯,出口得填最终用户和用途,这招看似简单,实则直击要害。 过去,有些中间商从中国低价买走稀土,转手倒卖给那些敏感用户,中国连稀土最终去哪了都不知道,现在好了,每一批稀土都得贴上电子身份证,一旦发现流向不对,马上就能掐断供应链。 这还不够,中国还加大了打击走私的力度,2025 年 4 月广西一家企业通过泰国向美国转运 3800 吨氧化锑的大案被查获;5 月,23 吨伪装成化肥的稀土在越南边境被截,。这些案例都在警告,想钻空子?门都没有。更绝的是中国上线了稀土追踪系统,每一笔交易都得录入国家平台,让走私者无处遁形。 有人可能会问,马来西亚都能生产重稀土了,中国还这么严管,是不是反应过度?看看国际市场的反应就知道了,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欧洲的氧化镝价格从 310 美元 / 公斤飙升到 1000 美元 / 公斤,氧化铽更是涨到 4000 美元 / 公斤,而中国国内价格却稳如泰山,这说明什么?中国手里攥着的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定价权和主动权。 比如,德国大众汽车能拿到稀土出口许可证,而美国军工企业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这种精准打击,比简单的封锁高明得多。 有人说,中国这是在搞稀土霸权,但看看稀土的开采和加工过程就知道,这玩意儿对环境的破坏极大,中国严格管控,既是为了保护资源,也是为了守护生态,更重要的是在中美科技战的大背景下,稀土是中国手里为数不多的硬核筹码,当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完全可以用稀土这张牌,让对方尝尝卡脖子的滋味。 说到底,中国的稀土管控不是为了封锁,而是为了在全球产业链中掌握话语权,马来西亚的尝试,反而让中国更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把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从技术研发到政策制定,从打击走私到追踪系统,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管控体系,这盘棋中国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美国做出前所未有决定,要打掉中国手里的王牌。7月11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等高官
【6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