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印度突然宣布了!7月15日印度财政部下狠手,宣布对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这四个国家进口的“连铸铜线材”接着收“反补贴税”,而且一收又是整整五年! 如今的印度属于是自顾不暇,美国一直对印度施加关税压力,2025年美国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印度可能因此损失70亿美元。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印度似乎有些无计可施,只能转而寻找其他突破口。 为什么是东南亚国家呢?说起来还得从2018年那场反补贴调查说起。当时,印度商工部一纸令下,指控这四个国家的铜线材存在政府补贴,对印度本土产业造成了损害。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2019年印度给出了肯定性终裁,2020年开始正式征收反补贴税,税率从0到10.27%不等。如今五年期限已到,印度又启动了日落复审,结果毫不意外地继续延长征税,理由还是那套“保护国内产业”的老掉牙说辞。 那印度这波操作有没有道理呢?从表面上看,印度确实有自己的小算盘。印度的铜加工产业一直不温不火,国内铜矿石资源有限,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而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凭借丰富的铜矿资源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印度担心这些低价进口产品冲击本土产业,于是祭出了反补贴税这招。 但问题是,印度的保护措施真的能起到效果吗?看看印度过去的表现就知道了。 早在2019年,印度就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补贴税,声称要保护国内光伏产业。结果呢?印度本土光伏企业并没有因此崛起,反而因为成本上升,下游的太阳能电站建设受到影响,最终还是得依赖进口。 这次对连铸铜线材的反补贴税,大概率也会是同样的结局。印度国内的铜加工企业或许能在短期内获得一些喘息空间,但长期来看,缺乏市场竞争会导致技术停滞、成本高企,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印度在面对美国关税时的表现和对东南亚国家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印度加征26%的关税,涉及工程机械、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占印度对美出口额的近50%。 面对美国的“霸凌”,印度除了象征性地调整了部分商品关税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制措施。高盛集团更是将印度本财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6.3%下调到6.1%,可见美国关税对印度经济的冲击之大。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美国关税面前“唯唯诺诺”的印度,转身却对东南亚国家“重拳出击”,实在是让人不齿。 印度的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在转移国内经济压力。近年来,印度经济面临内需下滑、通胀高企、外资减少等多重困境,政府急需找个“替罪羊”来缓解国内矛盾。而东南亚国家恰好成了印度眼中的“软柿子”。 不过,印度的如意算盘可能打错了。东南亚国家可不是吃素的。以泰国为例,美国对其加征36%的关税后,泰国媒体纷纷发声谴责,政府也在积极寻求开拓替代市场。 同样,面对印度的反补贴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很可能会采取报复措施,比如对印度的农产品、纺织品等加征关税。到时候,印度不仅要承受美国关税的压力,还要面对东南亚国家的反击,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国际贸易规则来看,印度的做法也站不住脚。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只有在认定进口产品存在补贴并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时,才能征收反补贴税。而印度在此次日落复审中,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这四个国家的铜线材存在补贴行为。 印度的这波操作,不仅损害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让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大打折扣。曾经,印度试图在全球贸易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可如今却沦为了“耍小聪明”的跳梁小丑。正如东南亚媒体批评的那样,印度的行为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说到底,印度的问题还是出在自身。与其费尽心思搞贸易保护,不如踏踏实实提升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如果印度继续抱着“保护主义”的心态不放,恐怕不仅无法解决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还会失去东南亚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到那时,印度真的要变成“孤家寡人”了。
印度服软了!7月15日,印度电力部长突然宣布电力系统濒临崩溃,新销售的空调最
【83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