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霍英东去澳门追查遭劫物资,可他刚到澳门码头就被海盗用枪顶头:“再嚷嚷

历史破局者 2025-07-17 16:40:07

1950年,霍英东去澳门追查遭劫物资,可他刚到澳门码头就被海盗用枪顶头:“再嚷嚷就毙了你。”霍英东的呼吸仿佛都停滞了:“这一枪要是扣下去,命没了、事也砸了。” 霍英东,1923年出生在香港一个水上人家,家里穷得叮当响。七岁那年,台风卷走了两个哥哥,父亲又病死,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姐妹挤在湾仔一间不到20平米的破屋子里,几十个人共住一个大通铺。他小时候在帆船同业义学免费读书,后来考进皇仁书院,成绩顶尖,但家里没钱,只能步行上学省车费。1941年日军侵港,他辍学干活,当过铲煤工、打铁工,可体力跟不上,总是被辞。 战后他靠摆小摊攒了点钱,慢慢做起驳运生意,1940年代末有了自己的小船队。这家伙脑子活,胆子大,硬是从码头苦力混成了小老板。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带头搞封锁,橡胶、钢材、药品这些志愿军急需的东西全成了违禁品。中央找到霍英东,让他帮忙运物资,他二话没说就接了活儿。 那时候运物资不是闹着玩的,珠江口到处是巡逻艇,有国民党的,有港英的,最麻烦的是海盗。这些家伙装备好,手狠心黑,专门盯着货船下手。霍英东想了个招儿,组织三船编队:领航船探路,货船装货,护航船断后。货用油布包好,绑上石头,实在跑不掉就沉到海里,保命要紧。1950年冬,他押运第23批货,300根6米长的钢管,价值8万港币,要从香港运到汕头,再转到丹东修鸭绿江大桥。这批货对志愿军来说是救命的家伙什。 船队夜里出发,公海上突然冒出三艘快艇,速度快得像狼群,明显是冲着货来的。对方上来就开枪,子弹打得船板木屑乱飞,霍英东一看跑不掉,只能停船。海盗跳上甲板,直接开抢,300根钢管被拖走,货船空荡荡地回了香港。霍英东气得牙痒,但命比货重要,他咽下这口气,马上打听货的下落。三天后,消息来了,钢管在澳门码头现身,准备被转卖。 霍英东带着两个船员赶到澳门,码头上一片忙碌,货物堆得像小山,工人推着板车来回跑。他一眼认出自己的钢管堆在角落,几个工人正忙着装车。他走上前想交涉,刚开口就被一个大汉从后面顶住脑袋,枪管冰凉,威胁他闭嘴。霍英东没硬来,从兜里掏出几万港币的信封,想用钱换货。对方拿了钱,笑得一脸狰狞,货却没还。霍英东只能眼睁睁看着车队把钢管拉走。 这次亏吃大了,但霍英东没认怂。他回去后连夜开会,分析哪儿出了岔子。三船编队漏洞太多,遇到武装海盗根本顶不住。他琢磨出一个新办法,叫“五船连环”:两艘侦察船在前,装高倍望远镜和电台,随时报告情况;货船在中间,改成双层底舱,货用防水袋装好,遇险可以沉海后打捞;后面跟两艘武装护航船,配上轻机枪和手榴弹,敢跟海盗硬碰硬。每艘船都有电台,信息通畅,反应更快。霍英东还亲自教船员怎么应对突发情况,比如怎么快速沉货、怎么分散逃跑。 这招果然管用。接下来的三年,霍英东的船队像开了挂,运了几十万吨物资,橡胶、药品、钢材,啥都送到了志愿军手里。海盗还想来抢,但碰到这套新战术,基本讨不到便宜。霍英东的船队成了突破封锁的硬骨头,志愿军打仗的后勤线多亏了他顶着。抗美援朝结束,他没停下脚步,转头搞房地产,弄出“卖楼花”的新玩法,硬是把生意做成了香港顶级的传奇。

0 阅读:1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