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特朗普的通牒后,普京不为所动,决心打到西方服气为止 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了北约秘书长吕特后公布了此前对俄的“最后通牒”,要求俄罗斯在50天内停火,否则美国将对俄实施高达100%的关税。 然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此不仅毫不妥协,克里姆林宫的态度更是直接冷淡回应,展现出一种“以硬碰硬”的决心。 特朗普一边对乌克兰表示“不站队”,一边却指令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在内的先进武器装备。这种双面策略不仅让外界摸不清美国的真实意图,还让俄罗斯看到了其中的矛盾与突破口。 俄罗斯的强硬态度显然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建立在战场和经济的双重优势之上。当前,俄军在东乌克兰集结了11万兵力,朝鲜提供的大量火炮和弹药已补充到位,甚至还有3万名朝鲜精锐突击队员即将参战。结合俄军的战术部署,许多军事专家预测,乌军恐难以有效抵御俄军的“多点开花”攻势。 面对如此局势,特朗普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然而,普京显然早已对此有所准备。尽管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经济制裁,但俄经济依然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2024年,俄罗斯经济增长4.3%,预计2025年也能保持在2.5%左右。更重要的是,俄军火工业的产能大幅提升,已经完全适应持久战的需求。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核弹级关税”计划不仅未能震慑普京,反而在西方阵营内部引发了新的裂痕。欧盟、法国和德国纷纷对美国的政策表达不满,尤其是对可能导致能源价格暴涨的担忧。这种内部分歧无疑让俄罗斯看到了西方阵营的脆弱性,进一步坚定了其应对制裁的信心。 此外,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也找到了规避次级制裁的渠道,尤其是石油出口方面。据了解,俄罗斯通过绕过制裁的方式,继续维持着对全球市场的能源供应,避免了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特朗普与普京的关系在过去半年内经历了戏剧性的转折。今年年初,特朗普曾试图通过“亲密通话”缓和美俄关系,甚至不惜试探承认克里米亚的主权归属。 然而,随着俄乌冲突局势的升级,两国领导人的关系迅速恶化。特朗普不仅公开批评普京,还在媒体面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描述对方。这种个人情绪化的表达,暴露出美俄关系的深层矛盾。 与此同时,乌克兰的局势也不容乐观。随着战损人数的持续上升,乌军的防空体系已濒临崩溃,兵员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即使有北约的援助,乌克兰在战场上依然处于被动状态。 就在7月15日,乌克兰议会再次表决延长战时状态,同时批准暂时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这些举动无疑昭示了乌克兰对长期冲突的心理准备,但也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性。 普京的战略显然并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他通过外交手段巧妙利用西方的分歧,同时释放和谈信号,试图将冲突的责任推给欧洲国家。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一番表态尤为耐人寻味:“俄罗斯仍然准备与乌克兰进行第三轮会谈。”这样的表态既显得从容,又暗含对西方的讽刺。 回头来看,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不仅未能对普京产生实际威慑,反而让俄罗斯看到了西方阵营的裂痕和疲软。 普京的强硬态度和冷静应对,恰恰反映了当前国际博弈的核心真相:单纯的经济制裁或军事威胁,无法轻易撼动一个拥有强大战略定力的国家。 未来,美俄之间的较量无疑还将继续,而乌克兰战场的局势也将成为影响全球格局的重要变量。在这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任何急功近利的策略,都只会为对手提供更多的机会。 [微风]信息来源: 特朗普涉俄“重大声明”揭晓:50天内达成停火,否则征收100%关税 2025-07-15 09:21·界面新闻
普京收到美国通牒!俄720架军机夜袭乌克兰,中俄密谈释放三大信号特朗普突然对俄
【14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