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高尿酸患者经常会被口干困扰,说话久了会觉得喉咙发紧,吃一口饭需要频频喝水才能咽下,夜里常常要起身找水喝,连清晨醒来都带着口腔里的干涩感。 这种看似寻常的不适,却像一根细密的丝线,缠绕着日常生活,让人烦躁不已。面对这种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身体缺水了,那就多吃一些滋阴的,多喝水,准没错!可大多人却是一直补水反而会越补越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个深圳的患者王先生,十年间饱受高尿酸与痛风折磨。他的手指脚踝关节反复肿痛、痛风石形成。还有严重疲劳、口腔非常干燥、眼干耳鸣、畏寒肢冷、腰酸、排尿不尽。脉象细软无力,舌质暗红苔黄腻。 面诊后我给他开了十剂药:黑顺片、桂枝、防风、炒苍术、白术、土茯苓 、草果、茯苓皮、刺五加皮、绵草薢、瓜蒌、防己、猪苓 、泽泻、小红藤、水蛭、玉米须等。 在服用了我开的中药后,复诊时他不仅精神体力明显改善,最重要的是口干感消退了!这就让人很吃惊,肯定有人会问,施医生,你开了大剂量黑顺片(附子炮制品),这么大辛大热的药,怎么他口干还缓解了呢? 实际上,这个患者根本不缺水!相反,他体内的水还很多!他之所以口干,阳虚湿困是根本!疲劳畏寒、腰酸尿不尽、脉细软皆是脾肾阳气不足,推动温煦无力之象。 高尿酸、关节肿痛、痛风石、苔腻均是湿浊内停,流注关节的表现。因此,他的口干并非阴虚火旺或实热伤津所致的大渴引饮。是阳虚气化无力,津液不能上承于口! 而我开的方子,以大剂量黑顺片为君药,配伍桂枝,核心思路是峻补元阳,温煦脾肾,利用附子大辛大热,直入肾脾,力挽沉衰之阳。 根本目的在启动气化,蒸腾津液,这是解决假性口干的核心!《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这段话告诉我们脾肾阳气是津液在体内吸收、输布、滋养五脏经络的核心动力源。 所以,附子点燃体内阳气之炉,阳气足则脏腑功能恢复动力,启动脾将津液上输的能力和肾的蒸腾气化功能。津液得以正常输布至口舌,自然缓解了输送障碍导致的口干。 再加上方中大量的利湿泄浊药(土茯苓、萆薢、泽泻、猪苓、茯苓皮、玉米须、防己、苍术、草果等)、活血通络药(水蛭、小红藤等),共同起到温化寒湿、通利关节、排泄浊毒尿酸的作用。 在这些药物共同作用下,复诊时的药效当然显著:精神振、口干解、湿浊化!其中,口干缓解正是水精四补,五经并行机制恢复的明证! 与此同时,患者欣喜地告诉我,他的精神体力恢复很好,疲劳减轻,这也是阳气恢复的最直接表现!不仅如此,他的舌苔由黄腻变为薄白腻,这是湿浊渐化的积极信号! 这个案例生动展示了中医同病异治、治病求本的精髓: 口干非皆因缺水(阴虚), 阳虚气化无力,津液不布,同样致口干。此时用滋阴药可能雪上加霜,加重湿浊。 针对脾肾阳虚、津液不布型的口干,应用附子等热药补阳气恢复身体自身运水的功能。阳气是推动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个庞大循环系统的核心动力。 十年的痛风之路,因精准的中医辨证和附子的关键运用而迎来转机。这不仅是药物的胜利,更是中医对生命内在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与成功谐调!
不是什么寒,都是用附子呀1:如果你胃寒,那就是用干姜,干姜就是温胃散寒的,比
【8评论】【459点赞】
用户10xxx19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