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8岁的邓玉芬喜极而泣,她原本以为七个儿子都已死,没想到老三永兴竟奇迹般地活着回来了! “七儿快快长大,长大了跟你的兄弟们一起去打鬼子……” 日寇在外面漫山遍野地搜寻抗日自卫队,山林中的子弹声从白天响到黑夜,邓玉芬和乡亲们一起,跟着抗日队伍的干部躲在山洞里,忍饥挨饿也不敢出声,生怕暴露大家的位置。 年幼的老七刚满7岁,饿得头晕眼花,躲在邓玉芬的怀里直喊饿,邓玉芬含泪扯出衣服上的棉絮,塞在老七的嘴里防止她出生。 她用嘴贴着额头,轻声哄着幺儿,希望能减轻一些儿子的痛苦,熬过这段艰苦的日子。 过了好半天,山洞外没有了枪声,怀中的老七也无声无息,邓玉芬低头一看,饿得皮包骨头的老七脸上又青又紫。 邓玉芬又是掐人中又是给孩子吹气,总算让老七喘过气来。 可惜老七自从生下来就一直在动乱中长大,身子骨极弱,一次可以救回来,长期饥一顿饱一顿,再加上担惊受怕,最后还是不幸早夭。 邓玉芬含泪埋葬了老七,村里时不时就有日寇闯进来扫荡,她都无法安心给老七举办一个葬礼,只能趁着日寇收兵的时候,在屋后半山腰挖一块浅浅的坟墓,安葬可怜的老七。 从地里翻出的泥土带着火药和鲜血的味道,自从日寇入侵邓玉芬的家园,这股围绕就飘散在村里村外,去哪里也摆脱不掉。 邓玉芬最后一次为老七理了理头发,一滴眼泪滴在老七了无生气的脸上,她赶快捂住嘴巴,指缝间露出一些压抑的哭声。 日寇横行霸道一天,邓玉芬这样的人就无法安心生活,她悲伤,她愤恨,仇恨汇聚成抗日的决心,把日寇赶出去,这是她和孩子们生活的家园。 邓玉芬埋葬好老七,顺着一条小路走回家去,路边是一座座小小的坟包,每座坟墓上都插着跟老七相似的简陋墓牌。 一座、两座……共七座坟墓,有的坟头上爬满野草,有的坟墓上还撒着新土。邓玉芬走过一座座坟墓,心中默念着一个个名字。 坟墓里埋葬的人,是邓玉芬的丈夫和儿子,他们都是因为日寇而丧命。 日寇侵占了邓玉芬的家乡,将邓玉芬一家赶到荒山上生活。老百姓勤劳开垦出的富饶土地,成为日寇为非作歹的“乐园”。 日寇在邓玉芬的家乡搜刮民财,压榨劳苦大众,欺辱无辜乡民。日寇的暴行把善良的百姓逼得走投无路,善良的邓玉芬和丈夫商量,把大儿子、二儿子送去八路军游击队,跟日寇战斗。 两个儿子自此在枪林弹雨中战斗,邓玉芬心里担惊受怕,却依然勤勤恳恳为全家的生计操持。 三儿子不堪忍受财主的恶行,邓玉芬擦去三儿子的泪水,给他指明了参加游击队的路。普通百姓不该被人欺辱,好男儿挺起腰杆为尊严和家乡战斗。 春去冬来,日寇进攻愈发猖狂,他们肆无忌惮地实行三光政策,妄图消灭任何反对的声音。 战争不只发生在前线,有日寇的地方,就是人民战斗的战场。邓玉芬的三个儿子前线,丈夫和几个小儿子则村里展开反“无人区”的斗争。 邓玉芬的丈夫和四子、五子,在开荒时遭遇日寇袭击,两人当场遇害,被抓的四儿子也没活多久。 邓玉芬听闻噩耗,拉着六子,背着七子,捡起丈夫和儿子们的锄头,继续开荒,只要家里人还有一口气在,这片土地就不会向日寇屈服。 1945年,日寇投降了,抗日胜利了,邓玉芬奔向埋葬亲人坟头,失声痛哭,多年来的压抑的悲痛倾泻而出,她经历了太多的苦楚。 丈夫被日寇打死,大儿子战斗中牺牲,二儿子负伤不治身亡,三子不知所踪,四子被捕入狱惨死,五子遇害,六子、七子也难逃厄运。 数不清的牺牲终于抗争来了胜利的曙光,邓玉芬再次坚强起来,她要为丧命的亲人,继续建设家园。 1949年,邓玉芬照例给丈夫和儿子们扫墓,家中突然闯入一个风尘仆仆的男子,开口就叫邓玉芬“妈”,正是下落不明的三子永兴。 永兴参军后被俘,忍辱负重好不容逃了出来,一路讨饭回到家乡。邓玉芬泪流满面,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回来就好。 参考资料:邓玉芬:为抗战献出6位亲人的伟大母亲2015年05月26日21:15:37来源:北京晚报
1949年,58岁的邓玉芬喜极而泣,她原本以为七个儿子都已死,没想到老三永兴竟奇
老阿七说史
2025-07-17 16:04:06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