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到19世纪的北京街头,哪有现在这么多医院诊所啊?那会儿普通老百姓要是遇上头疼

历史小破 2025-07-17 14:59:18

18到19世纪的北京街头,哪有现在这么多医院诊所啊?那会儿普通老百姓要是遇上头疼脑热、磕了碰了,根本没钱去正经医馆,街头医生就是他们能指望的“救命稻草”。 你看照片里这场景:街头医生半蹲在地上,手里攥着简单的小刀、布条子,正低头给患者摆弄脚——估计是长了鸡眼、起了疮,或是走路磨破了皮。患者就那么坐在小马扎上,把脚伸过去,脸上没什么表情,可眼神里看得出来,一半是对医生的指望,一半也是没法子的无奈:脚要是坏了,拉洋车的没法跑,做小买卖的没法蹲摊,一家子吃喝都悬,只能靠街头大夫这两下子碰碰运气。 旁边那个老头儿,背有点驼,扒着旁边老房子的门框,脖子伸得老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医生的动作。说不定是自家也有人有类似毛病,想偷学两招;也可能就是街坊邻居,闲下来凑个热闹,看个新鲜——那会儿街头问诊本就是一景,跟现在菜市场围观下棋似的,带着股子烟火气。 再看照片里的老房子,墙皮都剥落了,木门框上的漆早就掉光,露出里头的木头纹路,窗户纸也破了好几个洞。这可不是特意摆出来的沧桑,就是那会儿北京胡同里最常见的百姓家模样——日子过得紧巴,但街头巷尾的人来人往、家长里短,混着这种“小病小痛找街头郎中”的日常,倒攒出了独一份的老北京味儿。

0 阅读:19
历史小破

历史小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