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下杀手:“大陆赚钱,在台挺独”的企业被砸饭碗】 7月16日,国新办发言人陈斌华宣布:“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之父沈土城改头换面在大陆注册的公司,被海关依法废止,并实施惩戒。这是继军演“围岛锁台”后,大陆在经济战线再度精准锁喉——谁把大陆当提款机、把“台独”当投名状,就砸谁的饭碗。 台湾与大陆的贸易顺差高达1400亿美元。不可否认,台商台胞为大陆经济发展做了重要贡献,但某些在大陆注册的绿营企业,长期戴着“中立”面具,但暗地里做着“台独”的勾当。 比如,“台独”骨干沈伯洋的家族企业兆亿公司,以“台商”身份在江苏昆山设厂,年营收一度逼近5亿元人民币,却暗中为“台独”组织“台湾基进”提供政治献金。沈伯洋是“台独”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骨干,他在台搞了所“黑熊学院”,恶意兜售“台独”理念,传播“仇中”言论,得到了“民进党”和外头势力的撑腰,2024年10月遭大陆制裁。 还有某知名饮料品牌,2023年被曝在大陆年销30亿元,却由民进党中常委家族控股,总部悬挂“抗中保台”横幅。某上市电子代工企业:一边承接华为、小米订单,一边由绿营金主操盘,屡向“台独”政客输送政治黑金。 这些企业用大陆的税收优惠、产业链、市场红利养肥自己,转身就把利润变成“台独”子弹,是典型的“吃饭砸锅”行径。大陆此次直接吊销兆亿公司控制企业注册,等于向所有“绿营资本”发出最后通牒:伪装时代结束,清单即将公开。 还有,靠大陆稀土资源赚钱“挺独”的台军工企业,他们虽不在大陆建厂,但同样干着“吃肉砸锅”的勾当,同样不能放过。 7月16日,大陆将汉翔航空、经纬航太等8家台湾实体列入出口两用物项管制管控名单。这些企业是“台独”武装的供货商,打着各种旗号,编造各种文件,从大陆进口大量稀土,除为“台独”武装生产战机、导弹等装备外,还偷偷向美国倒买。 国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这些实体蓄意配合“台独”分裂势力“以武谋独”,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将它们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必要举措,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猖狂谋“独”挑衅的坚决惩戒。 汉翔航空是台湾战机、导弹核心供应商,其F-16V升级所需稀土永磁90%来自大陆。今年5月,大陆将其列入“台独”军工制裁清单,断供稀土、氧化镓等关键材料,汉翔股价三天暴跌18%,被迫向美日韩求援却无人接盘。 被列为制裁的其余7家军工企业:包括“中科院”下属导弹推进剂厂、“雄风”导弹零件商,均因依赖大陆钛合金、稀土镁合金被“一剑封喉”。 当这些企业用大陆的矿产造导弹瞄准大陆时,大陆用一纸出口禁令让它们明白:谁把大陆的善意当软弱,谁就要为分裂付出代价。 坚决不允许“赚大陆钱,唱台独戏”,这是大陆进一步收紧困台缰索,让“台独”资本成为过街老鼠的重大举措! 法律锁层面,依托《反分裂国家法》,我海关、商务、国安多部门联动,建立“台独”关联企业黑名单,一经查实即注销、罚款、冻结资产。 供应链方面,对军工、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实施“精准断料”,让“台独”产业链“失血休克”。 两岸经贸方面,通过信用评级、银行融资、政府采购排除机制,让“绿营企业”在大陆寸步难。 大陆从未反对台商正当经营,但绝不允许任何企业把14亿人的市场当“台独”提款机。从兆亿公司被废止到汉翔断供稀土,传递的信号只有一个:分裂的代价,过去是口号,今天是账本。 锁台再扼喉,下一步大陆或将公布第二批“台独”关联企业清单。那些幻想“大陆赚钱、在台挺独”的投机者,该掂量掂量:是继续玩火,还是赶紧切割?历史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台湾名嘴帅化民表示:“当所有的台湾人,都不承认自己中国人身份的时候,那么
【53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