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我军驻藏部队的营地,突然有1个人冲进18军军部,推开警卫员,一个箭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7-17 10:47:53

1952年,在我军驻藏部队的营地,突然有1个人冲进18军军部,推开警卫员,一个箭步上前,抬手打翻军长张国华的饭碗。张国华一摔筷子,脸色铁青,腾的一下站起来!高原上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冲进来的不是敌人,是一个叫王德胜的老兵,骨瘦如柴,衣服打着补丁。

他的眼睛通红,不是要刺杀军长,是心被烧穿了。

部队饿了大几个月!二十车粮食葬身唐古拉雪崩,甘孜的牦牛队冻僵在半路。

战士们啃光了草根,煮烂了皮带。小李,一个新兵蛋子,为了省口吃的,天天灌盐水,硬生生把肾喝坏了,最后埋在雪地里成了一个小土包。

还有二连那三个兵,追土匪饿晕了,掉进冰窟窿,捞上来时怀里还揣着半截冻硬的皮带。

王德胜扒开自己的破棉袄,露出搓衣板似的肋骨,掏出一块又冷又硬的牦牛皮,嗓子嘶哑地冲张国华吼:“军长!兄弟们都在啃这玩意儿了!你的糊糊里,凭啥还‘加了糖’?!”

老兵这声吼,比高原的刀子风还厉害。

他不是造反,是快要饿死时的最后一点盼头破灭了。

他疑的是军长那碗“甜糊糊”,是不是当官的也开始搞特殊了?是不是有人在这绝境里还要多吃一口?

张国华,这位统率千军的将军,脸色从铁青变得死灰。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只觉得下一秒要雷霆大怒。

可接着的事,让所有人都看傻了。

张国华没拍桌子骂娘,也没解释啥,他弯下了腰。

蹲下来,在一片狼藉里,他捡起了那块被王德胜掏出来、又掉地上的带毛冻牦牛皮。他没看别人,就盯着那块牛皮,然后,把它揣进了自己怀里。

这还没完,他端起自己那个被打翻的碗,里面还剩了点糊糊底子,走到旁边给浮肿病号熬水的大铁壶那儿,把碗里那点剩的,全倒进去了。动作干脆,像砸钉子。

王德胜猜错了,那不是糖,是卫生部偷偷给高级干部批的几包葡萄糖粉,怕他们身体顶不住工作消耗太大了。

张国华呢?他进藏后早就把马换成了牦牛,跟战士们一样啃冻土豆。

怒江边摔死了三头驮粮的牦牛,他大冷天蹲在雪地里,冻得手指发紫,一粒一粒地捡撒在泥里的麦粒,嘴里直说“可惜了”。

碗里野菜比谁都多,老婆从内地寄来的红糖,全被他悄悄掺进了病号的汤里。

他能不知道一碗加料的糊糊多扎眼?他就是没想到,饿到极限了,人心会敏感成这样。

王德胜闹这一出,看着是掀了军长的饭碗,其实掀开了那层窗户纸,当所有人都快饿死的时候,凭什么你碗里能好一点?

哪怕只加了一点点“料”,哪怕是为了“工作需要”,看在饿得眼冒金星的人眼里,那就是天大的不公平!张军长不吭声,用行动拍着胸脯:我碗里的,跟你们一样苦!甚至还把自个儿最后一点“甜头”分给了最需要的人。

这是无声的回答,比写一万字的报告都管用。

那天下午,军部食堂飘出怪味儿,张国华自个儿拿树枝搅着一锅叫不上名的野草,招呼大家:“来来,尝尝‘革命菜’,当年红军爬雪山救命就靠它!”

紧接着,他下了破釜沉舟的命令:“听好!所有干部,扣一半口粮!省下来的,统统发给浮肿病号!”。

随后他一把薅过军需部长的衣领,眼珠子都红了:“给你三天!带上侦察连,去探噶厦地方政府的粮窖!出啥事,我张国华一个人扛!”

这条命令,是他在原则和生存之间走钢丝。不动老百姓一颗青稞,这是铁律,他记得死死的。

可眼瞅着战士一个个倒下,为了活命,他只能盯上了压迫者的粮仓。

是违规吗?算是擦边。可没有别的路。他知道后果,一句“天塌下来我顶着”,就是把自己的前程甚至性命也押了上去。

那天晚上,浮肿病员的汤里终于有了点咸味。

那是王德胜捡起张国华摔断筷子时崩飞的皮带扣,硬生生刮下上面一点银屑混进去的。

他们太缺盐了。至于那碗被打翻的糊糊,没人再提。

王德胜懂了,当官的也饿。更深的烙印,是军长弯腰捡起的那块冻牛皮。

捡它,不是为吃,是在告诉所有人,我和你们一起苦,一起饿,咱们要活一起活!

一支军队在雪域高原能扎下根,不是靠写在纸上的口号,是靠当官的敢把自己的肚子饿扁,敢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替兵抢口粮。

在饿死人的关头,领导舍得把自己那份甚至自己都放上天平去称,那叫担当!

0 阅读:520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