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朝后期,有个人高中进士,眼看就要被任用,不想之后家里连续八位长辈去世,他守

帝王八卦 2025-07-17 02:10:47

清乾隆朝后期,有个人高中进士,眼看就要被任用,不想之后家里连续八位长辈去世,他守孝丁忧24年,最后干脆不去当官,做出了另外的选择。 这个进士叫王培铸,他所在的绍兴府王家,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之家,以丝绸和茶叶贸易起家,在府城仓桥直街拥有三进宅院。 王培铸,打小就显露过人聪慧,父亲王穑文一心盼着他能在科举路上闯出一番名堂,特意请了曾官至翰林院编修的周士涟先生来教导他。 王培铸也确实争气,21岁考中秀才时,主考官在卷末批语 “笔意纵横,有澄清天下之志”;之后王培铸在乡试里连中三元,拿下举人身份. 在31岁那年,王培铸又高中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眼看就要踏上仕途,光耀门楣。可谁也没料到,好运刚到,噩耗就接踵而至。 殿试榜单公布的第二天,老家派来的信使策马闯入京城驿馆,怀中揣着家书,原来 母亲郑氏因急病猝然离世。 这个消息让王培铸放弃了参加朝考、角逐庶吉士的打算。王培铸在驿馆设下简易灵堂,麻衣跣足,三日不食。 在当时,官员若遇父母、祖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乡,服丧三年),这便是丁忧。王培铸向礼部呈文,写道 “母恩未报,寸心如焚,愿解官归里,庐墓三年”。 就这样,王培铸的仕途之路,还没真正启程就先停了下来。 抵家后,王培铸在母亲墓旁搭建草庐,除了处理必要家事,其余时间都在庐中读书,寒冬腊月也坚持凌晨起身祭拜。 而在当时的礼法中,丈夫却不必为妻子服丧。在母亲去世一年后,王培铸的父亲王穑文续娶了同县寿氏女为继室。 本以为生活能慢慢回到正轨,可寿氏在进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因感染时疫去世。按照规矩,王培铸得为这位继母丁忧。他在呈给吏部的文书中详细说明了寿氏对自己的教诲,称 “虽非生母,恩同再造”,请求按礼制守孝。 命运似乎总爱和王培铸开玩笑。一年后,父亲再娶孙氏,这位继母擅长经营,将王家的绸缎庄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为他定下一门亲事。 可不曾想,孙氏却因意外坠楼身亡,婚事只得搁置。王培铸第三次为继母丁忧时,特意将孙氏生前所记的账目整理成册,后来这套账本成了他日后经商的启蒙教材。 接二连三的丧事,让王培铸身心俱疲,本该在官场施展抱负的年纪,却被一次次的丁忧困在了家中。 经历了三次丧妻之痛,父亲王穑文也垮了,一病不起,在床上熬了一年多后病死了。 王培铸为父亲丁忧期间,按照《朱子家礼》每日早晚祭奠,还将父亲生前谈生意的经验整理成《穑翁商训》,这些后来成了他经商的准则。 父亲去世后,祖母杜氏为了不让叔叔王酉俊的家产被族人分走(王酉俊早逝无后),将王培铸过继给叔叔为嗣。 过继文书由绍兴府儒学教授见证,文书中特意注明 “承祧两房,兼顾双祀”。 可磨难还没结束,父亲去世两年后,叔叔的遗孀(即王培铸的嗣母)陈氏病故,按礼制,王培铸得为这位继母丁忧三年。 之后,嗣父王酉俊的继室木氏进门不到一年也病逝了,王培铸又一次陷入丁忧,此时他已四十多岁鬓角已生白发。 木氏的丧期快结束时,王培铸正在整理叔叔留下的商铺账目,忽然听闻嗣父王酉俊在杭州病逝的消息。他连夜雇船赶往杭州,却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只能对着灵柩行三跪九叩大礼,额头磕出红印。 按照礼制,王培铸需为继父服丧三年。 就这样,王培铸从31岁开始,这么多年过去了,丧服几乎没怎么脱下过。 本以为苦难到头了,没想到祖母杜氏看着两个儿子和儿媳先后离世,偌大的王家只剩王培铸一个孙子,精神受到巨大打击,在王酉俊丧期还剩一个月时也溘然长逝。 于是,王培铸又得为祖母守孝三年。这次守孝期间,他开始着手整顿家族产业,将分散的绸缎庄、茶叶铺合并管理,还在绍兴府开设了第一家新式钱庄,采用 “票据通兑” 的方式方便商客交易。 从考中进士到现在,王培铸一共服了二十多年的丧,31岁的青年已变成 五十多岁的老人。 当所有长辈都离世,丧期都结束后,王培铸终于有了当官的机会。 王培铸的经历早已传遍京城,此时的皇帝已是嘉庆,便派人通知王培铸到京后由吏部引见,直接授予官职。 但长年的沧桑磨难,让王培铸身心俱疲,对仕途也没了兴趣,婉拒了嘉庆的好意。 此后,王培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生意上,在他的打理下,王家生意越做越好,绸缎庄开到了苏州、杭州,成了绍兴府数一数二的富商。 王培铸还在老家创办了 书院,免费招收贫家子弟,书院匾额上的题字 “孝行传家”。 王培铸的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经历,既体现了丁忧制度对官员仕途的巨大影响 。 据统计,清代因丁忧而中断仕途者约占官员总数的17%,但像王培铸这样连续丁忧二十余年的实属罕见。#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大清会典》

0 阅读:98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