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目前只剩下一种武器是中国需求的,而且在短时间内是不可替代的,是中国愿意大批量继续向俄罗斯采购的武器。 米-171这东西,本来是米-8系列的升级版,装VK-2500发动机和加强传动,能在6000米高空飞。作为运输机,里面能塞26人,或者拉4000公斤货,外挂3000公斤。俄罗斯乌兰乌德工厂生产,成本控制得稳,经验老道。中国地形复杂,山地高原多,西藏新疆空气薄,普通直升机上去就没劲。 但米-171专为高原设计,发动机输出稳,在稀薄空气里爬升自如。2008年汶川地震,它从成都起飞进峡谷,卸医疗用品和食物。边境巡逻时,降落崎岖地,士兵检查周边。在反恐行动,挂火箭弹和机枪,提供火力掩护。 维护简单,野外就能修,技师拆面板拧螺丝,很快就搞定。中国2019年签86架合同,68基础型,18武装运输型。2020年又加121架订单,包括100多架变体。2021年交付两架给青岛民航,装高原型发动机,2022年剩4架。军用上,米-171Sh是攻击运输型,2020年交付,挂导弹系统。民用方面,青岛公司买6架,用来地质勘探、巡逻、灭火。俄罗斯技术集团报告显示,总交易超20亿美元。 中国算过账,直接进口比自己组装划算,早年试过组装,成本更高,就搁置了。逆向工程也试过,但VK-2500里的耐高温合金和涡轮叶片,技术没完全吃透,得慢慢攻关。国产AC332有高原能力,但还在试飞,批量生产和实战检验要时间。中俄重型直升机项目推进慢,发动机选型和技术分工谈了好几年,没定下来。米-171多功能,一机顶好几个,既运兵像巴士,拉货像卡车,还能火力支援。 在复杂地形,它连偏远地方,军民两用都离不开。2024年,中国继续买,因为Z-20虽在替换,但米-171成本低,可靠性高,尤其高原任务。俄罗斯也知道这优势,发动机供应卡得紧,中国减依赖得一步步来。总的,米-171靠性能、性价比和适应性,短期内没法全替。 米里走后,设计局没停,继续运作。1970年代,升级米-8成米-17和米-171,加现代电子和动力。工厂生产线扩,工人焊机身,组装传动。2019年,并入国家直升机中心,跟卡莫夫设计局一块,归俄罗斯直升机控股。 生产超200种变体,创69世界记录。中国合同持续,2021年供部分给航空公司,乌兰乌德工厂涂漆打包运。2025年,又供Mi-171E,装VK-2500-03引擎,适应极端温。国产Z-20推进,但米-171还飞,运货连山脉。设计局继承理念,推新款如米-171A3,载24人,吸震座椅,合当前标准。中国天空里,它执行任务,军用民用都稳。 俄罗斯经验保成本低,中国选进口。近年,中俄军事合作深,中国买米-171超300架,含S-400和苏-35,但直升机是重点。2023年,米里和卡莫夫纪念碑在伊尔库茨克揭,莫斯科学校以米里命名,影响延续。米-171在中国服役,连接角落,虽国产是大势,但短期内还得靠它。
俄罗斯目前只剩下一种武器是中国需求的,而且在短时间内是不可替代的,是中国愿意大批
墨舞风华姿
2025-07-17 00:13: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