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是真厉害,生出了三支龙脉,刘彻,刘秀,刘备,都得说自己是汉景帝后代。 汉景帝刘启这人,这辈子不算轰轰烈烈,却像块扎实的地基,把汉朝的架子搭得稳稳的。他爹汉文帝刘恒是出了名的仁厚,到他这儿,接着往下啃“休养生息”的硬骨头——减免赋税,让百姓安心种地;整顿吏治,把贪官污吏扒了官服扔去劳改;就连对北边的匈奴,也没像后来刘彻那样硬刚,而是接着和亲,先把家里的日子过顺了再说。 刘彻能成为这三支里最显赫的一支,不光是运气。他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母亲王娡原本只是个再嫁的民女,却凭着过人的手腕,联合馆陶长公主刘嫖,硬是把他从普通皇子推上了储君之位。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16岁的刘彻继位,这时候的汉朝,经过文景之治攒下了厚实家底,但北边的匈奴还在年年南下劫掠,朝堂上主张和亲的声音占了多数。 刘彻偏不信这个邪。继位没几年,他就提拔卫青、霍去病这些外戚出身的年轻人,改了汉朝对匈奴的软办法。 元光六年,卫青带着三万骑兵直捣匈奴祭天的龙城,斩敌七百,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元狩二年,霍去病率部深入河西走廊,六天连破五国,把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部众打得投降,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打通了去西域的路。最狠的是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北伐,霍去病一路追到狼居胥山,在匈奴的圣地祭天,把汉朝的疆域推到了贝加尔湖附近。 刘彻这一辈子,打了四十四年匈奴,把汉朝的版图扩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也正是他,让“汉”这个字成了我们民族的代号。可他晚年也犯了糊涂,巫蛊之祸杀了太子刘据,差点让汉室断了香火,幸好最后选对了继承人刘弗陵,才没让辛苦打下的基业出大岔子。 再看刘秀,他这支脉可比刘彻远多了。刘秀的祖上是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当年刘发他妈唐姬本是宫女,偶然被景帝临幸才生下他,地位不高,封地也远在南方的长沙。传了七代到刘秀这儿,早就没了王侯的样子,他爹只是个小小的南顿县令,还死得早,刘秀兄弟俩是靠叔父养大的,年轻时就在南阳种地、卖粮食,跟普通农户没多大差别。 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种地的宗室,后来能重建汉朝。王莽篡汉后瞎折腾,天下大乱,绿林、赤眉起义军遍地都是,刘秀跟着哥哥刘縯也拉起了一支队伍。 刚开始那会儿,他们兵少将寡,连战马都凑不齐,刘秀打仗时还得骑牛。真正让他站稳脚跟的是昆阳之战。当时王莽派了四十二万大军,号称百万,把昆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里的守军才几千人,好多人都想投降。刘秀却不慌,他带十三个人趁夜突围,搬来一万多救兵,然后亲自带着一千多精锐冲击王莽军的中军。据说开战那天,天上突然掉下来好多陨石,砸在王莽军营里,士兵们吓得乱作一团,刘秀趁机率军猛攻,居然把四十二万大军打垮了。 这一仗打完,王莽的主力没了,刘秀也成了起义军中的大人物。后来他又花了十二年,平了赤眉军,灭了公孙述、隗嚣这些割据势力,把都城迁到洛阳,史称东汉。有人说他运气好,可要是没他在昆阳城下的胆识,没他后来优待功臣、轻徭薄赋的政策,就算有宗室身份,也未必能让汉朝再撑两百年。 最后说刘备,他的出身比刘秀还要远。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也是景帝的儿子,只不过这人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血脉早就分得稀碎。 传到刘备这儿,别说当官了,他爹早死,只能跟着母亲织席子、卖草鞋过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跟着校尉邹靖镇压黄巾起义,才算有了点名气,可他手里没兵没地盘,只能到处投靠别人,跟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好几次差点把命丢了。 别人投靠是为了混口饭吃,刘备却不一样。他走到哪儿都喊着“兴复汉室”,凭着这股劲儿,硬是攒下了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死心塌地跟着他的人。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表的儿子刘琮直接投降,刘备带着十几万百姓往南逃,被曹操追得老婆孩子都丢了,可他就是不认输。 后来联合孙权,在赤壁用火攻烧了曹操的战船,才算有了立足之地。接着取荆州、夺益州、占汉中,好不容易在成都称帝,国号还是“汉”。可他这辈子太苦了,关羽被杀后,他发兵攻打东吴,结果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没多久就病死在白帝城。 有人说他不该打东吴,可换作是你,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被人杀了,能咽得下这口气吗? 这三支龙脉,刘彻靠的是父辈留下的基业和自己的雄才,刘秀凭的是乱世里的胆识和民心,刘备拼的是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他们都认汉景帝当祖宗,可除了血脉,支撑他们走下去的,难道不更是“汉”这个字背后的民心和道义吗?要是没了这些,光靠一个祖宗名号,能成什么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真正把北匈奴打到欧洲的,其实并非卫青和霍去病,而是另一个人
【8评论】【2点赞】
游客
刘邦更厉害,都是他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