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那边静悄悄的。 7月15日原本是韩国文化部门公布年度文化遗产成果的日子,但今年却迟迟没有动静,联合国要他们证明泡菜、端午祭这些东西真是他们的原创。 韩国泡菜在2013年成功申遗,但问题来了,中国早在2100年前的马王堆汉墓里,就出土了装豆酱的坛子,比韩国最早的泡菜记载早了近千年。 更尴尬的是,韩国以前的史书里还承认过,他们的酱菜技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后来申遗时却改口说泡菜是“纯韩国原创”。 更搞笑的是,韩国超市里卖的“正宗泡菜”,很多原料其实是中国山东产的白菜,有网友调侃:“一边说泡菜是自己的,一边从中国进口白菜,这算不算‘泡菜悖论’?”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在2005年申遗成功,但中国学者发现,他们的申报材料里,有些图案是从中国唐代敦煌文献里抄的,甚至还把“长安”两个字给涂掉了,这操作,像极了学生交作业时偷偷改掉参考文献。 联合国这次较真了,直接调出原版敦煌文书对比,结果发现韩国提交的材料确实有“美颜”嫌疑,网友吐槽:“这哪是申遗,简直是‘申遗滤镜’开太大。” 以前申遗,只要故事讲得好,基本就能过,但现在联合国新增了“溯源审查”,要求申报国提供确凿的历史证据,这下韩国有点头疼,因为很多“韩国原创”的文化,翻翻古书就会发现,其实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比如,韩国说他们的传统乐器伽倻琴是独有的,但中国古筝的演变史比它早得多;韩国说韩服是他们的特色,但明朝时期的画像里,朝鲜使臣穿的衣服和当时的汉服几乎一样。 其实,文化传播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韩国拼命想证明“这些东西是我们的”,反而暴露了历史记录的漏洞,而中国这次提交大量考古证据,也不是为了“抢文化”,而是希望历史能被客观对待。 联合国的严格审查,反而让申遗变得更严谨,以后哪个国家再想“美化”历史,可能得先过科学检测这一关。 韩国近年来的“文化申遗热”,背后其实是民族自尊心在驱动,他们想通过申遗证明“韩国文化很独特”,但问题是,历史不是靠嘴说的,而是要看证据。 中国这次能拿出137项证据,不是因为“斤斤计较”,而是因为我们的历史记录实在太完整,从马王堆的酱坛到敦煌的文献,这些实物证据比任何口号都有说服力。 但反过来想,文化本身就是在交流中发展的,泡菜、端午、汉服,这些都不是某个国家独有的,而是整个东亚共同的文化遗产,与其争“是谁的”,不如想想怎么共同保护、共同传承。 最后,联合国这次严格审查是个好事,至少能让申遗变得更透明,下次哪个国家再想“魔改”历史,可能得先想想,考古学家和科学检测会不会拆台?
首尔那边静悄悄的。 7月15日原本是韩国文化部门公布年度文化遗产成果的日子,
物规硬核
2025-07-16 18:57:46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