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儿媳为争夺公公遗产,将婆婆告上法院,想以第一顺位继承,网友纷纷评论:是个牛人

逸尘凌虚风 2025-07-16 16:45:52

丧偶儿媳为争夺公公遗产,将婆婆告上法院,想以第一顺位继承,网友纷纷评论:是个牛人,怎么轮也轮不到她。 2012年的时候,祝大爷的儿子大军出意外没了,留下媳妇小梅一个人。到了2023年,祝大爷也生病走了,家里就剩下老伴徐大妈,还有女儿小燕。 祝大爷走了之后,名下留下不少东西,有66万的银行存款,一套房子,单位还发了6000块的丧葬费和29万的抚恤金。 祝大爷的儿子大军没了之后,他媳妇小梅就成了丧偶的人。按说儿子没了,儿媳跟公婆的关系可能就淡了,但小梅觉得自己这些年对公婆照顾得不少,所以在祝大爷去世后,她觉得自己有资格分一份遗产。 她听说《继承法》里有规定,说丧偶的儿媳要是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就能当第一顺位继承人。小梅觉得自己这些年对公婆照顾最多,就该按这个规定来,所以她就想分祝大爷的遗产。 可祝大爷的老伴徐大妈,还有他女儿小燕她们不乐意,觉得小梅没资格。两边就因为这事儿吵起来了,怎么说都谈不拢,最后小梅没辙,就把婆婆徐大妈告到了法院。 法院受理了这案子,查了不少情况,最后判了,说小梅对老人的照顾,没达到法律说的“尽了较多或主要赡养、扶养义务”那个程度,所以不支持她当第一顺位继承人分遗产的想法。 这事一出来,网上好多人都在说。有的人挺同情小梅,说她一个女人,丈夫没了还能想着照顾公婆,就算没多大功劳,也有辛苦的份儿,分点遗产也说得过去。 也有人站在法律这边说,法律这东西得讲证据,“主要赡养”不是自己说算的,得有实实在在的付出才行。比如说,老人看病的时候陪着,平时生活起居照顾着,或者在经济上帮衬着,这些都得有证据能证明。而且儿媳本来就不在法定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里,想分遗产就得满足“尽主要赡养义务”这个条件,这是法律的底线,不能随便破。 还有些人感慨,说这遗产的事儿最能考验亲情了。要么就是老人提前立个遗嘱,把财产怎么分说清楚,要么就是晚辈照顾老人的时候别老想着算计,不然好好的亲戚都能变成仇人。 其实这事挺现实的,法律和亲情得好好平衡着看。 先说说法律这边,“尽主要赡养义务”真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得有实打实的行动。 比如说,长时间陪着老人,给老人付高额的医药费,或者天天照顾老人的吃喝拉撒,这些都是具体的付出。不然的话,凭什么能越过“儿媳不在法定第一顺位”这个规矩呢?法院这么判,其实是给“赡养”划了个清楚的标准,免得有人什么也没干,就想靠着说几句好听的分遗产,那肯定不行。 再说说亲情,现在家里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丧偶的、再婚的、孩子多的,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因为遗产的事把脸撕破。 老人要是想省点心,提前立个遗嘱,把财产怎么分写明白,就能少让后辈们吵来吵去。晚辈要是真心想照顾老人,也别老盯着那点遗产,毕竟亲情比钱重要多了,要是最后钱没拿到,亲戚情分也没了,那才是真的亏。 说到底,赡养老人既是义务,更是凭良心。法律定了个底线,但家里人之间的情分,还得靠真心来维护。你对老人好,老人心里有数,家里人也看在眼里,要是总想着算计,最后可能什么都落不着,还伤了和气,那多不值当啊。 祝大爷家这事儿,不管谁对谁错,最后闹到法院,亲戚之间的情分肯定受影响了。这也告诉我们,家里的事,能好好商量就好好商量,别动不动就闹到法庭上。法律能解决钱的问题,但解决不了心里的疙瘩。亲情这东西,一旦伤了,想补回来可就难了。 所以说,不管是遗产还是赡养,都得拎清楚。法律是规矩,不能破;亲情是根本,不能丢。只有把这两样都看重了,家里才能少点矛盾,多点和睦。老人能安安稳稳过日子,晚辈也能踏踏实实尽孝,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要是都像祝大爷家这样,因为遗产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不光钱的事儿没解决,连亲戚都做不成了,那多让人寒心啊。 就像有人说的,赡养老人的时候别想着遗产,分遗产的时候也别忘了当初的情分,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家里人。 对此您怎么看?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逸尘凌虚风

逸尘凌虚风

逸尘凌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