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耻大辱,丹麦议会高票通过法案,格陵兰岛主权易主   94票赞成,11票反对,丹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7-16 16:27:56

奇耻大辱,丹麦议会高票通过法案,格陵兰岛主权易主   94票赞成,11票反对,丹麦议会高票通过“防务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显示,美国在格陵兰岛上具有自由军事驻扎权,享受驻外法权,军事人员可以自由进入格陵兰岛。并且享受驻外法权。这意味着美军在格陵兰岛的行动将不受丹麦司法体系的约束,实际控制权发生了实质性的转移。 格陵兰岛是丹麦的自治领土,拥有高度自治权,但外交和国防事务仍由丹麦政府负责。此次协议的通过,表面上是为了加强防务合作,实则引发了对主权让渡的担忧。 根据协议,美国不仅可以在格陵兰岛自由部署军队,还享有司法豁免权,例如美军士兵在岛上犯罪将由美方自行审理,丹麦法律无权介入。这种安排被批评为 “治外法权” 的现代版,类似于殖民时期的不平等条约。 协议的通过引发了多方强烈反应,法国总统马克龙罕见公开批评丹麦 “主动出让欧洲边界”,法国外交部长巴罗在欧盟外长会议上引用联合国国际法条款,指责丹麦此举 “涉嫌违反主权不可分割原则”。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表示,欧盟不会承认任何影响格陵兰战略地位的单边军事安排,并提议设立 “格陵兰安全框架机制”,试图通过集体驻军方案来反制。 格陵兰岛自治政府的反应更为激烈,格陵兰议会虽不具备主权签署能力,但在协议通过后的 24 小时内迅速召集特别听证会,痛批哥本哈根政府 “无视本地意愿”。格陵兰总理穆特・埃格德在声明中警告,“我们的岛屿不是某些国家的战略跳板,也不是用来交易的筹码”,并表示如果丹麦继续回避对话,格陵兰将寻求 “国际法下的自治主张救济”。 美国的战略意图在协议中表露无遗。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急剧上升。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圈门户,不仅是连接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重要支点,还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和潜在的航道控制权。 美国国防部在协议通过的同时,将格陵兰的军事指挥权从欧洲司令部转移至北方司令部,这意味着格陵兰的防务不再属于欧盟战略框架,而是被纳入美国直接管辖的北美体系。 紧接着,丹麦与美国联合启动了 “北极之盾 2025” 军事演练,规模创下格陵兰岛驻军记录。F-35 战机编队、P-8 反潜巡逻机、侦察无人机以及一支海军特种部队陆续进驻。这种军事存在的强化,被视为美国在北极地区构建 “战略封锁枢纽” 的重要一步,其意义相当于将一艘不沉航母直接插入北极圈边缘。 然而,协议的签署也暴露了丹麦在战略选择上的困境。一方面,丹麦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合作增强北欧防御,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活跃度上升,丹麦作为波罗的海的门户,面临更大的安全压力。另一方面,丹麦也担心过度依赖美国会损害自身主权和欧洲的整体利益。这种矛盾在协议的后续执行中可能会持续发酵。 对于格陵兰岛而言,此次协议的影响深远,尽管名义上仍属丹麦管辖,但实际控制权的转移可能加速格陵兰的独立进程。近年来,格陵兰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2009 年的《自治法》已扩大了其自治范围。此次丹麦政府的单方面决定,可能进一步激发格陵兰民众的独立诉求,甚至寻求国际法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国际社会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不仅在于格陵兰岛的战略地位,更在于其背后反映的地缘政治博弈。随着北极资源开发和航道开通的前景日益明朗,大国在该地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丹麦的这一决定,或许只是这场博弈的开始,未来北极地区的权力格局可能因此发生重大变化。

0 阅读:1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