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真的被美国霸占了 2025年7月11号说起,丹麦议会那天以压倒性多数通

天天纪闻 2025-07-16 15:49:48

格陵兰岛真的被美国霸占了 2025年7月11号说起,丹麦议会那天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与美国的防务合作协议。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整个格陵兰岛的防务以后全由美国负责,岛上驻军清一色换成美国大兵。 消息一出,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不少人惊呼“格陵兰岛被美国霸占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特朗普从2019年第一次当总统时就盯上了这块宝地,甚至公开提出要“购买”格陵兰岛。当时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直接回怼“这不是19世纪”,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穆特・埃格德也强硬表态“格陵兰岛属于格陵兰人民”。 可特朗普哪肯罢休,2025年重返白宫后变本加厉,不仅派儿子小特朗普去岛上“考察”,还多次暗示可能动用军事手段。这种明目张胆的领土野心,连丹麦老百姓都看不下去了,有人发起请愿要“反向购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讽刺意味拉满。 再看这次的防务协议。表面上看,美国确实拿到了格陵兰岛的防务权和驻军权,可协议背后藏着不少猫腻。其一,协议是丹麦议会主动通过的,而非美国武力胁迫。 丹麦作为北约成员国,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尤其是在北极战略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丹麦需要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来维持自身在格陵兰岛的影响力。 其二,协议里有个“紧箍咒”——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明确表示,要是美国敢吞并格陵兰岛,丹麦有权立即终止协议。这说明丹麦虽然让渡了部分防务权,但主权意识依然强烈。 那格陵兰岛的主权到底有没有变呢?从国际法层面看,格陵兰岛自1933年起就被海牙国际法庭判定为主权属于丹麦,1979年丹麦通过《格陵兰法》赋予其高度自治权,但国防和外交事务仍由丹麦政府掌管。这次的防务协议本质上是丹麦对美国的防务委托,而非主权转移。 就像房东把房子交给管家打理,但房产证上的名字还是房东自己。格陵兰岛自治政府虽然对协议不满,但根据丹麦宪法,国防事务属于中央政府职权,自治政府无权直接反对。 不过,美国这步棋走得相当阴险。通过控制格陵兰岛的防务,美国不仅能在北极地区建立军事堡垒,还能染指岛上的稀土资源。要知道,格陵兰岛的稀土储量高达150万吨,占全球已知储量的10%以上,而且基本未被开发。 特朗普在2025年3月的一次演讲中毫不掩饰地说:“控制格陵兰岛,就能彻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此外,格陵兰岛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是连接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关键节点。美军在岛上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部署了导弹预警系统和卫星跟踪系统,F-35A战机也常驻于此,这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丹麦难道不知道让美国驻军的风险吗?当然知道。协议通过后,丹麦国内反对声浪此起彼伏。人权组织批评协议赋予美军“治外法权”,比如美国士兵在丹麦犯罪只能由美国军事法庭审判,丹麦司法系统无权过问。 丹麦团结党外交事务发言人马赫直言:“把执法权交给外国宪兵,这简直是主权的耻辱。”更严重的是,美军在格陵兰岛的历史劣迹斑斑。上世纪50年代,美军在岛上修建秘密核导弹基地,撤离时留下大量核废料,导致当地居民癌症发病率飙升。2025年3月,皮图菲克地区还发生了通信中断事件,被怀疑与美军军事活动有关。 格陵兰岛自治政府的态度也很微妙。一方面,他们坚决反对美国控制格陵兰岛,多次重申“不想成为美国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利用美国的压力向丹麦政府索要更多自治权。 比如,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在协议通过后提出,要将格陵兰岛的外交事务从丹麦外交部剥离,成立独立的外交机构。这种“借美制丹”的策略,反映出格陵兰岛追求独立的长期目标。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美国控制格陵兰岛对中俄构成了直接威胁。俄罗斯近年来加速在北极部署“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和S-400防空系统,而中国在格陵兰岛的矿业投资也引起了美国的警惕。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直言不讳:“控制格陵兰岛是遏制中俄在北极扩张的关键一步。”这种零和思维,让格陵兰岛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那格陵兰岛真的被美国“霸占”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美国通过防务协议获得了军事控制权,但主权仍属丹麦,格陵兰岛也未成为美国领土。 不过,这种“防务殖民”的模式比直接吞并更隐蔽、更危险。美国不用承担领土主权的法律责任,却能实质性控制一个战略要地,这种“软霸权”手段值得警惕。 这场围绕格陵兰岛的博弈远未结束。美国的野心不会止步于防务协议,丹麦的主权底线也不会轻易突破,格陵兰岛的独立诉求更是暗流涌动。

0 阅读:7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