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吃到自己头上了?欧洲之前就一门心思在吃中美关税大战的瓜,但是没想到一转头,这个瓜就落到自己头上了。 据彭博社7月13日消息,欧盟正悄悄联络加拿大、日本这些同样被美国关税殃及到的国家,打算抱团取暖。 7月12日,特朗普又突然宣布,从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加征30%关税。这操作把欧盟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本还在慢悠悠和美国谈判,这下直接进度加快了。 欧盟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吃瓜群众,而是被瓜砸中的倒霉蛋。美国对欧盟的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汽车关税也涨到25%,现在又威胁30%的“对等关税”。 德国汽车业首当其冲,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的利润在2024年分别暴跌31%、37%、28%,股价也跟着跳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要是关税战继续下去,德国汽车业可能损失2000亿至2500亿欧元。 这种不确定性甚至比关税本身更可怕,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欧盟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至1.1%,欧元区只有0.9%。 欧盟这下坐不住了,开始琢磨反击。首先想到的是抱团取暖。7月13日,欧盟宣布推迟对美国210亿欧元商品的报复性关税,腾出时间和加拿大、日本接触。 这俩国家同样被美国关税伤到了,加拿大对美国的汽车关税采取对等反制,日本则在和美国谈判汽车和农业关税时陷入僵局。欧盟和他们合作,既能分担压力,又能增加谈判筹码。 紧接着,欧盟掏出了“反胁迫工具”(ACI)和《数字市场法案》(DMA)这两件法宝。ACI允许欧盟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美国公司参与公共采购。 DMA则专门针对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因为限制应用商店开发者引导用户到外部渠道,被罚款5亿欧元,Meta也被罚了2亿欧元。这些措施不仅能报复美国,还能保护欧洲本土产业。 欧盟还在加速多元化贸易伙伴。7月14日,欧盟与印尼达成自贸协定,这是欧盟“去美国风险”战略的重要一步。印尼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能弥补欧洲的需求,而欧洲的高端制造和技术也能帮助印尼发展。与此同时,欧盟还在和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谈判自贸协定,试图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不过,欧盟内部并不团结。德国作为出口大国,担心报复性关税会让德国企业雪上加霜,主张谨慎行事。法国则态度强硬,总统马克龙呼吁动用反胁迫机制,对美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则在中间和稀泥,既不想得罪美国,又不想让意大利农业受损。这种分歧让欧盟的反制措施大打折扣。 更麻烦的是,美国关税还影响到了欧洲的科技和医药行业。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医药、汽车和机械产品占2024年欧盟对美出口近一半份额。 美国威胁对制药、半导体等行业加征关税,可能导致欧洲企业将投资转向美国。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调查显示,如果关税持续,未来5年内可能有超过1000亿欧元的欧洲投资流向美国。 面对这种局面,欧盟只能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和美国谈判,试图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加紧准备对720亿欧元美国商品的反制清单,包括波音飞机、汽车零部件、波旁威士忌等。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谢夫乔维奇说:“我们必须为所有结果做好准备,包括在必要时采取措施重建平衡。” 欧盟的困境其实折射出全球贸易的变局。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破坏了多边贸易体系,还迫使各国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策略。欧盟的应对措施虽然多样,但要真正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还需要长期努力。就像德国经济部长赖歇说的:“我们必须在有限时间里,以务实方式与美国协商出解决方案。” 这场关税战没有赢家。美国的关税政策虽然短期内保护了本土产业,但长期来看,只会导致全球供应链碎片化,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欧盟的反制措施虽然能暂时缓解压力,但也可能引发更大的贸易冲突。正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所说:“西方内部的贸易战只会削弱自身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体实力。” 欧洲人终于明白,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中美关税大战的瓜,最终砸到了自己头上,这或许是一个教训: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旁观者,只有共同的命运。
吃瓜吃到自己头上了?欧洲之前就一门心思在吃中美关税大战的瓜,但是没想到一转头,这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7-16 14:48:4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