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中国“封锁”失败?美国专家直言,中国很聪明,买稀土需填写最终

雪声和弦 2025-07-16 14:43:42

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中国“封锁”失败?美国专家直言,中国很聪明,买稀土需填写最终用户,进一步封堵漏洞,美国可能也没想到,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后,中国稀土管控更严了… 中国牢牢掌控着稀土供应这个全产业链“命门”,不仅矿石储量丰富,分离、提纯乃至高端永磁体制造能力都是全球领先。 2025年5月16日,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首个具备商业化重稀土分离工厂的国家,的确让不少欧美日企业开始重新审视供应格局,觉得“有路可走”了,从产量看马来西亚的重稀土比过去增多了不少,但和中国庞大的年产量相比,那只是九牛一毛。 就算马来西亚的Lynas公司等企业增加投入,当前全球市场对重稀土的高需求短期也不是它能独自满足,说到底稀土方面的“根基”还在中国。 很多人都看到2024年中国进一步升级出口管理,对7种重要重稀土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出口审批流程,最关键的变化,是出口需申报具体终端用户和用途,企业还得按新规将产品用途和流向讲清楚,单纯从其他地方“兜个圈”买货也行不通。 现在的跨国大企业,就算找了马来西亚供应商,产品里一旦含有中国成分,信息透明度要求还是很高,这种全链条“溯源”做法,不仅卡住了直接贸易,还顺带把整个产业链透明度提了一个档次。 对美国、欧洲等国家来说,稀土自主安全成为高度关注对象,他们也投了不少钱搞本土项目,美国支持加州的重稀土分离工厂,签署了很多国际合作协议,但目前全球能做出规模产出的高纯分离厂无非就那么几家。 美国自己的矿产都还需要送到亚洲来加工,哪怕有了马来西亚的补充,西方大生产商在采购中真正不可替代选项仍然是中国,技术实力、工艺水平和产业配套都不是短时间靠投资能弥补的。 中国新的出口政策并不是减量而是更精细,无论是普通稀土还是高附加值磁体出口,终端去向、实际用途、出口环节都要逐层把关,反倒让中国以更加合规、透明的方式掌握主动。 现在欧美企业要买原材料,不仅要接受中国的审查,有的还得提交更详细的内部文件,这其实在为中国争取全球产业链博弈增加了谈判筹码,稀土管理之争已经不仅仅是数量,也是产业规则和话语权的较量,对于中国而言,“定价权—审批权—规则权”三张王牌牢牢在握。 未来西方肯定也会探索新路径,像尝试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自身供应链透明度,甚至设想通过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的项目分流风险。 短期内无论从技术、规模还是产业升级看,离开中国很难真正搞出完整、可靠、优质的稀土供应体系,关键装备、大型制造业的高端稀土部件还是绕不过中国,此外,中国的产业工人、技术团队和整个供应链的成熟程度,也是外部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制的“软实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58
雪声和弦

雪声和弦

雪声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