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澳大利亚一位104岁的科学家,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当药物注射到他的体

竹篱茅舍享清幽 2025-07-16 12:17:56

2018年,澳大利亚一位104岁的科学家,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当药物注射到他的体内后,他却突然开口说话,说出的话更是逗笑在场的所有人...... 这药劲儿来得有点慢啊,我还能再讲个笑话呢! 2018年瑞士一间安静的医疗室里,104岁的大卫·古德躺在白色病床上,刚刚被注射完安乐死药物,本该逐渐失去意识的他突然睁开眼,对着围在身边的医生、亲友和记录者笑了笑,说出这句让空气瞬间松弛下来的话。 在场的人先是愣住,随即爆发出一阵带着泪意的笑声,谁也没想到,这位澳大利亚最年长的科学家,会用这样轻松的方式,完成他对生命的最后一次“实验”。 大卫·古德的名字在澳大利亚科学界几乎无人不晓,他大半辈子都泡在实验室里研究植物学,退休后还坚持写科普专栏。 到了104岁这年他的身体没什么致命疾病,只是听力、视力和行动能力都在衰退,“每天醒来都觉得自己像个被按了慢放键的旧唱片,卡在重复又无趣的旋律里”。他在采访里说过,自己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自主生活的尊严。 瑞士是当时少数允许非本国居民申请安乐死的国家,只要经过严格的心理评估、医学审查,确认申请者是出于自愿且精神状态稳定,就能获得许可。 大卫为此准备了大半年,他卖掉了住了几十年的房子,整理好所有手稿,还给每个亲友写了告别信。 出发去瑞士那天,他穿着最喜欢的格子衬衫,戴着鸭舌帽,在机场和送行的人拥抱时,还悄悄往晚辈口袋里塞了块巧克力,“路上吃,甜的”。 安乐死的房间布置得很温馨,墙上挂着几幅印象派画作,桌上摆着一小束向日葵,大卫躺在特制的医疗床上,亲友们围坐在周围,有人轻声读他以前写的诗,有人放他爱听的古典乐。 医生按照流程注射药物后,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着生命的指针慢慢停摆,可就在药物开始发挥作用的间隙,大卫突然侧过头,看着旁边紧张得攥着手的孙女,用还很清晰的声音说:“好好活着,死亡实在是太漫长了”这句话让原本压抑的氛围瞬间变了味,孙女笑着抹掉眼泪,医生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药物起效的过程比预想中慢一些,大卫就借着这短暂的时间,和大家聊起年轻时的趣事,他说自己第一次做实验时把烧杯炸了,导师气得把他赶去洗了一个月试管;还说在亚马逊雨林考察时,为了追一只稀有蝴蝶,差点掉进沼泽里。 说到兴起时,他甚至想抬手比划,却发现手臂已经有些使不上劲,于是自嘲地笑了笑:“看来这药是想让我把故事讲完呢。” 这段故事被在场的记录者分享到社交平台后,很快引起了热议,有人翻出大卫早年在电视节目里的片段,那时的他头发浓密,说起植物时眼睛发亮,“原来幽默是刻在他骨子里的,连告别都这么有创意”。 也有人讨论安乐死的意义,“当生命的质量已经无法满足自己,有尊严地离开何尝不是一种权利”; 大卫·古德最终在那句玩笑话后的十几分钟里,安静地闭上了眼睛,他的葬礼上亲友们没有放哀乐,而是循环播放着他生前最爱的爵士乐,桌上摆着他收集的蝴蝶标本和没写完的手稿。有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了一句话:“此处无实验,只有去远方探索的科学家。” 当死亡被赋予这样从容又幽默的底色,我们或许该重新思考,生命的终点不是冰冷的告别,而是每个人都该拥有的、选择与世界好好说再见的权利。 就像大卫用一句玩笑撕开死亡的沉重幕布,留给世间的,是关于活着与离开最温柔的启示——如果可以,不妨笑着谢幕。 你怎么看待大卫·古德的选择?如果是你,会怎样和这个世界告别呢?

0 阅读:1
竹篱茅舍享清幽

竹篱茅舍享清幽

竹篱茅舍享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