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决战将至,特朗普发火,美军高层建议:为中国,舍弃乌克兰。持续了三年多的俄乌冲突终于要迎来最终时刻,只因为美国再次参战下场的行为做法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目前的情况和形势来看,俄罗斯的处境已然相当不利,因为美国的下场是“双管齐下”。关键时刻,美军高层竟然向特朗普建言献策,遏制中国崛起比继续军事援助乌克兰解决俄乌冲突更加重要,难道俄罗斯还有转机? 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东欧,俄乌战争可能会改变欧洲的面貌。 德国媒体披露普京已应允“全面进攻”,美国议员也证实有“前所未有”的武器流入乌克兰境内,这一切似乎预示着最终决战即将来临。 尽管欧洲战争阴云密布,但华盛顿权利中心正在进行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博弈。 这一博弈的中心问题不仅在于乌克兰的生存问题,更在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根源:中国还是俄罗斯,美国到底要对付哪一个? 这种内在的斗争,会对未来的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随着决战的鼓点渐响,华盛顿的行动也异常迅速。 特朗普对向乌克兰提供至关重要的“爱国者”导弹系统的进行了公开声明,并对普京进行了无情的抨击,称他“口惠而实不至,行动令人意外”,并暗示他根本没有休战的打算。 随后,他放出话来,如果50天后俄乌和谈仍无结果,将向俄征收100%的进口税。 更重要的是,美国最新援助乌克兰的方案,首次将攻击性武器列入其中,与以往的防御性援助截然不同,这无疑把俄罗斯推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欧洲最后一战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如果俄国人成功了,欧洲强国却坐视不理,那欧洲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直活在俄罗斯的阴影之下。 反过来要是俄军战败,普京的执政地位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俄罗斯的国运也可能就此转向。 不过,当外界焦点全在东欧平原时,五角大楼内部却传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场有关战略重点的争论正在变得更加热烈。 以美国前副防长科尔比为代表的对华鹰派,正不厌其烦地向特朗普和防长赫格塞思喊话:乌克兰和中国,到底哪个更重要? 他们的逻辑简单粗暴:美国头号对手是中国,不是俄罗斯。 美国的资源不是无限的,不可能同时兼顾欧洲、中东和亚洲三条战线,必须做出取舍。 对于他们来说,要盯住中国这一头号劲敌,牺牲掉乌克兰这种小卒子,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科尔对中国的控制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超越了他的权限。 早些时候,他在未向总统通报的情况下,便已然停止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即使特朗普换上了自己的亲信赫格塞思当防长,也未必能完全掌控五角大楼的这股强大势力。 科尔比等人,早就在为“印太战略”的实施做准备,对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施加压力,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台湾海峡出了问题,他们可以给美国军队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日本,澳大利亚,对此都十分警惕,澳洲外交部长更是直言不讳:“我们永远不会同意出兵参战!” 虽然存在着国内的争论,但特朗普的决定看起来并没有彻底改变,最近有消息表明,美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的武器。 但这不代表对华鹰派就此罢休。特朗普自己也算了一笔账:向乌克兰输送了大批尖端武器,是否能降低美国多年来在西太平洋上精心打造的两艘航空母舰的威慑能力? 这种人为造成的威慑真空,到底值不值得? 特朗普嘴上不说,但他的行动已经透露了立场:解决俄乌冲突,要“快刀斩乱麻”,这更多是出于他个人风格的考量;而应对中国崛起,则需要“从长计议”,这才是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的长期布局。 所以美国此时加大援助乌力度,并不是为了改变战略重心,而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切断中俄两国日益紧密的关系,并向俄罗斯施压。 说到底,像科尔比这样的人最怕的,无非是中国大陆趁美国无暇东顾时解决台湾问题。 但特朗普不一定会完全接受他们的计划,因为美国已经深陷俄乌之战,不可能轻易脱身。 更让五角大楼神经紧绷的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来到了北京,并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 此情形本就扑朔迷离,如今更是趋于复杂。 美国到底应该怎样来协调欧亚地区的关系?是否真的具备应对两次“大决战”的实力? 而中俄的进一步互动,又会给这场全球棋局带来怎样的变数?
“如果你敢打乌克兰,我就要轰炸莫斯科,把莫斯科炸成稀巴烂”,还对中方放狠话,如果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