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后再无工业国!为什么这么说?并不是我们挡着别人的路,也不是阻碍谁去发展,因为在工业化面前本来就没有路,我们是硬趟出来的一条路,在不突破伦理道德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只有我们一个。那么工业化到底难在哪?其实,只要满足5个先决条件就可以了,但大多数国家连一条都难以满足。 要说工业化的第一个条件,其实就得先有一群能干活、能学习的工人,中国早年搞了大规模扫盲运动,这事儿放现在看简直是开了挂。 1949年那会儿,全国80%的人都是文盲,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更别说操作机器了,但咱们愣是用了三十年时间,把文盲率干到了22.8%,这就好比把一麻袋土豆变成了一筐苹果——不是说土豆不好,但苹果显然更能适应现代化的榨汁机。 扫盲运动的狠劲,从速成识字法就能看出来,那时候的老师拿着注音符号当武器,白天教农民识字,晚上办夜校,连田间地头都成了课堂,有个真实案例,山西万荣县的农民用注音识字法,三个月就能读报写信,直接把睁眼瞎变成了文化人。 这种全民学习的劲头,放在现在的印度简直不敢想象,印度号称识字率77%,但2021年农村地区一到八年级的孩子,有37%根本没学过读写,近50%连几个单词都读不出,更绝的是印度某些邦的学校因为疫情关了三年,直接让一代人的教育断了档,这哪是扫盲,分明是造盲。 光识字还不够,还得能学习新技术,中国后来搞职业教育,技工学校遍地开花,现在更是提出要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就说智能制造吧,没点真本事根本玩不转;而越南呢,虽然经济增长快,但技能工人只占劳动力的23%,职业教育课程老旧,老师水平也跟不上,企业只能干着急。 再看看尼日利亚,成人识字率只有68%,女性更低到60.6%,这个国家空有石油资源,却连简单的制造业都搞不起来,因为工人连图纸都看不懂,更要命的是腐败严重,警察都能参与犯罪,谁还敢去投资建厂? 反观中国,不仅扫盲,还搞全民健康,1950年代的公共卫生运动让人均寿命从35岁涨到68岁,劳动力质量直接翻倍。这就像给电脑升级了硬件,软件才能跑得更顺。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不是有机器人吗?要那么多工人干嘛?可机器人也得有人操作维护啊,墨西哥离美国那么近,按理说承接产业转移有优势,但教育水平不足,高端制造业就是发展不起来,比亚迪在巴西建厂,虽然招了不少当地人,但核心技术还得靠中国工程师支持,这说明就算有外资输血,没有本土人才储备,工业化还是玩不转。 最关键的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没突破伦理道德底线,咱们搞扫盲、提技能,不是靠压榨劳工、破坏环境,看看孟加拉国的服装业,虽然养活了不少人,但工人工资低、工作环境差,技术含量也低,根本没法升级,而中国的得力集团,不仅用再生材料生产文具,还通过智能化管理降低能耗,把工厂变成了绿色标杆,这种发展模式才是真正的可持续。 说了这么多,其实工业化就像盖楼,工人素质是地基,中国用扫盲和教育打下了钢筋混凝土的地基,其他国家要么地基是豆腐渣,要么根本没打算盖楼。 有人说中国挡了别人的路,其实工业化面前本来就没有路,我们是硬趟出来的,现在这条路摆在那儿,但大多数国家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因为他们连能修路的工人都没有,未来会不会有第二个工业国?除非哪个国家能复制中国的扫盲奇迹,同时还能避开伦理陷阱,否则中国之后再无工业国,这话还真不是吹牛。
卡米拉丢脸了,法国杂志不给面子天呐!卡米拉这次可真是栽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