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

浅笑挽云烟 2025-07-15 15:55:25

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人带走。在军人的看管之下,王明健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之后他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整整销声匿迹了30年…… 他说“不要为自己活着,人为自己活着很渺小,人生最美好的是当你停止生存时,还能以你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服务。”他身上曾两次受到放射性灼伤,在看他奶奶病重期间,他都无法去看最后一面。 在1955年,王明健即将从从长沙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却突然通知,来到校长办公室。两位不肯透露姓名和职务的军人说“组织上如今要选派你从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你所接触的一切都不能跟任何人说。甚至包括你到时所在的地点。不能告诉你的亲人,朋友甚至父母。”随后他便并被派到北京,跟随苏联专家学习核工业知识。 不久后,他被委派到广东的309大队水冶厂,担任厂长,要在半年内制取出原子弹所需的二氧化铀的原料重铀酸铵。 铀是制造核武器最必不可少的稀有金属之一,其珍贵价值是黄金的几百倍。要提炼铀并不容易。 1958年他接到了二机部的秘密会议的通知,国防部部长告知他,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务之急便是解决原料问题,而原子弹的关键原料,二氧化铀的原料重铀酸铵必须及时提取出来。 这一任务极其艰难,毕竟彼时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一般的天然铀矿石,能作为原子弹原料的成分只含千分之几。”,所以要提炼铀,再浓缩为原子弹的原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这便是彼时王明健的任务之一。 为了完成这一项任务,王明健几乎是废寝忘食,绞尽脑汁的苦思冥想,日夜进行钻研实验,终于有了初步的成效,他自制了一套炼铀的工艺流程,他认为首先要弄出富矿,再把富矿破碎,第三便是用硫酸去浸泡,而后再用氨水中和,便能得到比较纯的产品了。 在1958年,王明健接到了家里的电报,他奶奶病重,想看他最后一面,让他尽快回家一趟,然而王明健分身乏术,他要全心致力于铀的提炼,根本无法离开。错过了奶奶的最后一面。 人的主要价值在于创造与奉献,而王明健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原子弹原料铀的提炼试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背后,有着无数科研人的努力,有着无数人背后的默默攻关,无数无名之手托住了这一颗蘑菇云。 王明健曾在两次实验大爆炸中遭受放射性灼伤,后来他也回忆那两次爆炸,他说,我是死地逃生,但不会退缩,也不会后悔。因为他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他的每一步动作,他的每一次工作的成败,都关系到第一颗原子弹能否提前爆炸,所以他必须做好,不断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的逼着自己更进一步。 1961年左右,他被委任为北京第五研究所任萃取组组长,他所发明的“简易炼铀法”“受控萃取法”,解决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原料问题,成功助推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他夜以继日的公关,他废寝忘食的钻研,终于得到该有的回报。他呕心沥血的努力,日复一日的攻坚克难,终于看到蘑菇云升天的那一刻。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但之后一直到1995年,王明健一直留在下庄,别的队员纷纷离开时,他留了下来,为下庄子筹办更大的铀水冶厂努力,默默无闻的为我国的核工业事业继续奋斗,他不求名,不逐利。唯一的信仰便是为国家做贡献。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他一生尽瘁,一生奉献,直到1995年才选择退休,然而仍然致力于科研,希望有生之年能为人民再创贡献,他说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那太渺小了,最美好的事便是创造贡献,因为贡献是永存的,是不朽的。 参考资料: 《国家命运》 《历史的温度》

0 阅读:0
浅笑挽云烟

浅笑挽云烟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