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元帅白天还在为国操劳,晚上却毫无征兆的在睡梦中逝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5月14日,北京的天空如常晴朗,这天早上,93岁的聂荣臻像往常一样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坐在办公室里,戴着助听器,听秘书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 他特别关注当时北方旱情的消息,当听到报道中提到春雨缓解了干旱,他露出满意的神情,之后,秘书向他汇报了当年1月至4月国家财政收入的情况。 当听到财政收入超过支出时,他微微点头,表示肯定,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依然关心国家大事。 下午,他照例处理文件,过问了《聂荣臻军事文选》的编辑进展,这本文选是他晚年整理军事经验的重要工作之一,工作人员告诉他,文选正在排印过程中,他听后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这天,他还和家人一同吃了晚饭,饭后,他观看了电视新闻,继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情况,那天新闻播报的是国家粮食储备和南方防汛准备的情况,他看得非常认真,偶尔还用笔在本子上记下一些要点。 晚上的天气清凉,风从窗外缓缓吹入,聂荣臻在看完电视后,查看了当天的工作笔记,然后叮嘱工作人员和家人各自休息。 大约九点半,他整理好衣物,准备睡觉,工作人员照常为他关上灯,房间很安静,只有钟表轻微的滴答声。 晚上十点左右,聂荣臻已经安然入睡,他的呼吸平稳,没有任何不适的表现,就在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夜晚,他在熟睡中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后来经医生确认,他的心脏在睡梦中突然停止跳动,死亡时间大约是当晚十点四十三分。 身边人都没有察觉到异常,一切都太过平静,仿佛这位经历过枪林弹雨、组织过千军万马的老人,只是进入了一个比以往更深沉的梦乡。 他的离世没有惊动任何人,没有挣扎,也没有痛苦,他的面容安详,神情平静,直到工作人员第二天清晨查房时,才发现他已经悄然离开。 聂荣臻的一生始于1899年,他出生在四川江津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辛勤劳作,把省下的钱用于供他读书,他在青少年时期便深受进步思想影响。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与当地的学生运动,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1920年,他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白天在工厂劳作,晚上学习语言和专业知识,正是在法国,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留学生,开始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他后来前往苏联学习军事理论,系统掌握了现代军事知识,回国后,被分配到黄埔军校从事政治教育工作,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又辗转多地,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担任重要职务。 在平型关战役中,他组织伏击,重创日军,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他长期担任晋察冀根据地领导职务,既组织抗战,又推动地方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先是担任副总参谋长,后又主管国防科技工作,1956年,他成为国务院副总理,领导中国“两弹一星”工程。 在这一工作中,他不辞辛劳,组织调度全国资源,协调数以百计的科研单位,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作出决定性贡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他站在北京的指挥大厅,听到成功的消息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一刻他等待了多年,也倾注了全部心血。 进入晚年后,聂荣臻逐渐淡出一线工作,但依然关注国家科技发展,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反对浮夸风,他清楚国家科技尚处基础阶段,需要几代人努力才能赶上世界。 他多次在身体不适时坚持工作,即使面对多种慢性疾病的折磨,也没有退缩,1991年秋,他因心力衰竭入院治疗,恢复后不久,又开始关心科技文件和工程规划。 直到生命最后一天,他仍坚持阅读材料、批阅文件,他的日常没有被病痛打乱,他选择用一种平静的方式与世界告别,没有告别仪式,没有告诫遗言,只有一天中常规的忙碌和关切,和夜晚里如常的入睡。 他的骨灰后来安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每当火箭升空,仿佛仍有他站在某个角落,目光沉稳,注视着这片他曾为之奉献全部心血的土地。 他的生命终结于1992年5月14日的夜晚,但他为国家留下的精神和成就,仍长久地铭刻在人们心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聂力回忆父亲聂荣臻:开国元帅的“潜伏”生涯——湖北党史网
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元帅白天还在为国操劳,晚上却毫无征兆的在睡梦中逝去。
如梦菲记
2025-07-15 15:53: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