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8岁的八路军小战士仅用发4炮弹就击毙日军中将,那是抗战中被击毙职务最高的侵华将领,可他却从此销声匿迹,直到临终前才重新出现:“国家为了保护我的安全,叫我不要太张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9年11月的黄土岭,正值寒风凛冽,山地间雾气沉沉,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下午,一名年仅十八岁的八路军战士,用四发迫击炮炮弹,击毙了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这一战成为整个抗战时期中,八路军击毙的日军职务最高将领的战例,这名战士名叫李二喜,来自山西灵丘一个穷苦的农家,李二喜小时候父母早逝,靠放牛种地为生,他虽然没读过书,但干活利索,头脑聪明。 1937年,八路军路过他所在的村庄征战途中,团长杨成武注意到这个孩子治牲口有一手,于是把他留下来照顾战马,从此,李二喜跟随部队,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在部队里,李二喜虽然只是个马夫,但他对部队里的武器装备尤其感兴趣,他常常趁空闲时间向炮兵请教迫击炮的使用方法。 因为对机械构造极其敏感,加上常年放牛练出的距离感和方向感,他在学习炮术时比别人更快掌握了要领,1938年春,部队组建炮兵连,李二喜主动报名,很快被调入其中,成为一名正式的炮手。 那时八路军武器简陋,迫击炮还是从日军手中缴获来的,李二喜对这门武器格外珍惜,常常一练就是大半天。 他把测距、调整方向、装填弹药反复演练,一次次纠正细节,他没有精密的计算工具,完全靠目测和手感,靠一双眼睛和勤奋苦练的本事,把炮弹打得越来越准。 1939年秋,日军调集重兵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意图摧毁八路军的根据地力量,此役中,阿部规秀率领独立第二混成旅团从张家口出发,企图在黄土岭突破我军防线。 这位中将军官在日军内部地位不低,曾参与日俄战争,对山地作战有着丰富经验,在日本国内,他被视为“名将之花”,此次出征也是信心满满。 我军方面早已获得情报,晋察冀军区组织兵力,在黄土岭布设伏击,此地地势复杂,树木茂密,是理想的伏击地形,炮兵连被安排提前进入阵地,配合步兵打阻击战。 李二喜所在的班组整夜在山间勘察地形,研究地势,确定射击范围,他趴在地上反复观察,测算距离,记录坐标,确保每一个细节万无一失。 战斗在11月7日清晨打响,双方激烈交火持续数小时,我军成功将敌军困在山谷之中,阿部规秀开始组织突围。 他在下午三点左右设立临时指挥所,就在一座山坡上的小院里,这个指挥所既能俯视战场,又处于相对隐蔽的位置,被认定为日军的指挥中枢。 李二喜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小院内外日军进出频繁,后方山坡上还有数名军官持镜侦查,他迅速调整迫击炮角度,进行第一次射击,前两发炮弹落入院内,炸起浓烟与尘土。 紧接着,李二喜再度测距调整,又连续发出两发炮弹,目标直指山坡上的军官位置,炮弹接连爆炸后,小院附近一片混乱,日军开始慌忙撤离,一些伤员被抬出,山坡上再无人影。 第二天,延安方面接到情报,确认在此次黄土岭战斗中击毙的高级军官正是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战区,毛泽东和朱德专门致电祝贺,蒋介石也对八路军此战表示高度赞扬,日方则通过电台发出讣告,称“名将之花凋谢于太行山”。 李二喜的战功被确认为主力贡献,八路军高层对他进行表彰,授予他一把手枪作为奖赏,但出于安全考虑,上级决定不对外公布他的名字。 因为击毙中将必将激怒日军,一旦身份泄露,他和家人都将面临极大危险,组织安排他今后不得张扬战功,也不能向外人透露此事,他服从命令,默默返回队伍中,继续随部队转战各地。 抗战胜利后,李二喜参加了解放战争,1950年,他复员安置到广东韶关的一家工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他在车间工作认真,生活朴素,娶妻生子,把子女抚养成人,几十年来,他从不提及自己的战功,邻居们只知道他是一名退伍老兵。 2010年春,李二喜病重住院,他依旧不肯麻烦任何人,生活节俭如常,直到去世后,亲属在整理遗物时,发现那把发黑的手枪,才慢慢拼出这段尘封的历史,他的传奇经历才被一些媒体挖掘出来,引发社会关注。 李二喜的一生,从未高调,也从不炫耀,他在十八岁那年的四发炮弹,击碎了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写下了抗战史上的一笔。 他不曾留下豪言壮语,却用行动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正是无数像李二喜这样普通却坚定的战士,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岁月。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他18岁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抗战胜利后却对此事决口不谈——抗日战争纪念网
1939年,18岁的八路军小战士仅用发4炮弹就击毙日军中将,那是抗战中被击毙职务
如梦菲记
2025-07-15 14:53: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