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的核心问题已经不是能不能飞,而是“能不能当主力”了——美国这是在下重注,把F-35这个“系统化战斗平台”强行拉出技术泥潭,继续赌未来。 你看,这批72架不是新型号,是升级版,重点还不是武器,而是“软件”和“处理能力”。这是什么概念?说明美军已经默认F-35现在的问题不是挂载不够,不是飞得不快,而是脑子不够用。说白了就是“数不过来”、“反应不过来”、“接不完数据”。 这不是开玩笑。 我们知道,F-35一大卖点是“融合感知”——你不用自己东张西望,它自己能把雷达、红外、敌我识别啥的全整合成一张“战场图”,飞行员坐舱里就像玩《使命召唤》。可问题是,现实可比游戏复杂多了。情报、友军数据、目标识别、地面引导,全砸进来之后,F-35处理器就跟中午十二点的肯德基点餐机似的,直接卡死。这事不是段子,是真实存在的BUG。 所以国防部干脆扣钱:不给你500万美元尾款,除非你把软件和芯片升级到能应对大规模训练和高烈度作战的水平。 这次交付72架,就是洛马赌上脸面,把F-35从“宣传片战神”推向真正能上战场的“成熟武器系统”。而且注意,这里还藏着几个信息点: 交付延迟→并非仅是军工厂偷懒,而是系统复杂度超出了当初的规划能力。 国防部敢扣钱→说明他们对F-35依然有“压舱石”级别的期待。不给钱不是放弃,而是倒逼优化。 强调训练任务→这不是战略投送用,而是要进日常战斗部署。F-35正从“冷库精锐”变成“连队家伙”。 而从更高一层看,美军其实正把F-35当成未来“AI化战争”的基础平台在押宝。这72架,不是为了打哪场仗,而是为了让F-35这款“系统母舰”尽快走出“儿童疾病期”。一旦磨合到位,美军下一步就是靠它去接入“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搞“人机编组”、“蜂群无人机”、“跨军种数据链协同”,一个顶三个,不再靠数量堆质量。 那中国怎么看?我们不搞吹不吹F-35强的问题,说白了,F-35的问题越多,对我们未必是好事。为啥?因为它不是孤立的飞机,它是美军整个“未来作战系统”的数字核心。你想啊,美军是有“战损补充机制”的,哪怕初期掉链子,72架、720架,它都会一步步推向成熟。一旦哪天它真像iPhone一样流畅,那才是全球对手的真正麻烦。 所以我们的节奏不能看美国一时落后就自嗨,要看到他们那种“磨到你完蛋”的工业意志。人家72架不是打仗,是打磨未来战争的钥匙。 总结一句话:F-35还在更新,战争形态也在重塑。不要只看它现在会不会飞,而要看它未来能不能自己想。 这才是这72架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延迟数月后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美政府交付72架F-35战机 央视新闻
美国出动300多架飞机在亚太搞演习,本以为要玩一把突防后的轰炸本土,结果却变成了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