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钱瑛被捕,路上,她忽然想起,藏在怀表中的照片会暴露她的身份,就借口上厕所扔掉怀表,谁知此举,竟让她逃过了一劫!
1933年的上海,白色恐怖笼罩着整座城市。钱瑛走在法租界的街道上,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胸前的怀表。
这块精致的怀表里藏着一张照片,那是她和丈夫谭寿林最后的合影。
三年前,谭寿林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如今这张照片成了她唯一的念想。
钱瑛刚从江苏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出来,怀里揣着重要文件。
她压低帽檐,快步穿过人群。突然,两个穿黑色制服的巡捕拦住了她的去路。
"站住!例行检查!"其中一人粗暴地拽住她的胳膊,钱瑛心头一紧,但脸上保持着镇定。她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是周超英的秘书"彭友姑",一个普通的职场女性。
巡捕翻查她的随身物品时,钱瑛的余光瞥见不远处停着一辆黑色轿车。
车窗后隐约可见几个特务的身影。她立刻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盘查,而是有预谋的抓捕。
就在巡捕要检查她贴身物品的瞬间,钱瑛突然捂着肚子弯下腰:"长官,我肚子疼,能不能让我先去趟厕所?"
或许是看她衣着体面,巡捕勉强同意了,钱瑛快步走进公厕,迅速从怀中掏出怀表,她最后看了一眼照片上丈夫年轻的面容,毫不犹豫地将怀表扔进了粪坑。
这张照片一旦被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就会暴露,不仅是潜江游击队创建者的身份,更会牵连整个江苏省委的地下组织。
从厕所出来后,钱瑛被直接押上了那辆黑色轿车,审讯室里,特务拿着从她包里搜出的文件厉声质问:"说!这些密码是什么意思?你和共产党什么关系?"
钱瑛面不改色:"我是周先生的秘书,这些是公司账本。"
特务冷笑:"嘴硬是吧?给我搜身!"
当女特务搜遍她全身却一无所获时,钱瑛暗自庆幸,她知道,如果那张照片被发现,等待她的就不仅是严刑拷打,而是整个地下组织的覆灭。
最终因为证据不足,加上她坚称自己只是普通职员,特务只能将她暂时关押。
钱瑛在狱中表现得像个被冤枉的普通女性,她时而哭诉自己家境贫寒,时而抱怨老板苛刻。
这些表演让特务逐渐放松了警惕,三个月后,在组织营救下,钱瑛成功获释。
出狱后她才知道,当时敌人已经掌握了部分江苏省委的情报,正是因为她及时销毁了怀表中的照片,才没有暴露更多同志。
这段经历让钱瑛的地下工作更加谨慎,她后来回忆说,在白色恐怖时期,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1933年的这次险情,不仅考验了她的应变能力,更让她深刻体会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谨慎,让她在后来的革命道路上屡次化险为夷,最终成为新中国首任监察部部长。
从潜江游击队的创建者到上海地下工作者,钱瑛的革命生涯充满传奇色彩。
她在湘鄂西根据地带领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贺龙曾称赞她"巾帼不让须眉"。转移到白区工作后,她又迅速适应新的斗争形式,用智慧和勇气在敌人眼皮底下开展工作。
钱瑛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那些看似偶然的脱险,背后是无数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
一块怀表,一张照片,在和平年代或许只是寻常物件,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却可能关系着许多人的生死存亡。
信源: 《钱瑛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1年出版 "纪念钱瑛同志诞辰110周年",人民网,2019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