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一天,福建军区司令叶飞下了班,夫人已经做好了晚饭。谁料叶司令一坐下,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7-15 11:52:13

1950年的一天,福建军区司令叶飞下了班,夫人已经做好了晚饭。谁料叶司令一坐下,老母亲故意将几道好菜挪到儿子面前,对儿媳讲:“没生下儿子,多吃点青菜吧。”叶司令一听,讲:“娘,生男生女不都一样嘛。”

了解叶飞的人就知道,他对养母谢宾娘的孝顺是出了名的。

叶飞生于菲律宾,五岁那年被生父送回福建南安老家,交给他父亲在国内的发妻谢宾娘抚养。

谢宾娘自己没有亲生儿女,把这个丈夫在外生的儿子视如己出,含辛茹苦、倾尽全部心血把他养大成人,可以说待他比亲儿子还要亲。

这份养育之恩,叶飞一辈子记在心里。1949年,身为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的叶飞,率部解放了福建。

战斗硝烟还未完全散尽,他被任命为福建军区司令,成为解放后家乡的首任最高军事长官。

南安一解放,叶飞第一时间就把远在老家的养母接到福州同住,与妻子王于畊一起,对老太太悉心照料,关怀备至。

老太太谢宾娘在邻里间口碑很好,公认是个通情达理、慈祥温和的长辈,但偏偏在一件事上,有着难以逾越的传统观念,那就是抱孙子传香火。

谢宾娘是典型的旧时代女性,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看着王于畊连生了几胎都是女儿,老人心里那份不满逐渐堆积。

在她看来,儿媳妇没给叶家生下男丁,这不仅是遗憾,几乎可以算是一种“失职”。

平时或许还能忍着点不发作,但在那次气氛本该愉快的家宴上,这种不满直接冲了出来,有了那个挪菜和让儿媳吃青菜的难堪一幕。那一刻,王于畊的委屈可想而知。

叶飞的反应让所有人意外又敬佩,他没有因为这是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母亲就默许这种对妻子的轻慢。

他几乎是本能地出言维护妻子,直接反驳了母亲那套老观念。

“生男生女都一样”,这句我们现在听来平常无比的话,在七十多年前的1950年,在一个封建思想还非常浓厚的家庭环境里,由一个从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开国将军讲出来,其蕴含的力量和开明程度是颠覆性的。

他不仅仅是在安慰妻子,更是在与延续了千年的陋习当众叫板。

他紧接着补充的那句:“你媳妇可不是一般人,她可是做大事的!”更点明了王于畊的身份和价值。

王于畊绝非一般的家庭主妇,她曾是新四军的有力干部,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革命女性,独立、坚强,有着自己的事业。

叶飞这话铿锵有力,既表达了对妻子能力和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新时代的新观念:女性的价值绝不在于生了儿子传宗接代,她们同样有独立的人格和社会价值。

他还加上了当时最响亮的时代号角:“况且解放了,生男生女不也一样吗?女子也能顶起半边天啊!”

把个人家庭的小事,一下子升华到社会解放的宏大叙事里,把新中国的平等思想引入了自己的家门深处。

这寥寥数语,体现的是叶飞作为开国元勋的政治觉悟,更是他骨子里对人人平等信念的坚守。

戏剧性的是,大约一年后,王于畊果真生下了一个男孩。

老母亲谢宾娘高兴得合不拢嘴,抱着大孙子喜欢得不得了。

有趣的是,她似乎也慢慢消化了儿子那次掷地有声的话语和时代前进的车轮声。

嘴里开始念叨着“男娃女娃都一样、男娃女娃都一样”。

那份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不可能瞬间消失,但儿子坚定的态度和现实带来的满足感,让她愿意接受和认同新观念。

这是一个带着温情又极其生动的思想转变案例。

叶飞将军作为从旧社会走向新中国的亲历者和领导者,他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开明表态。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是英雄。回到日常生活的屋檐下,敢于顶着“孝道”的沉重压力,向陈腐的封建思想亮剑,向自己最敬重的母亲阐明新思想,保护妻子的尊严,这需要另一种勇气。

这种勇气,不亚于战场上的无畏。它体现的是一种更为深邃的、对人与人真正平等的理解和坚持。

0 阅读:273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