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辽宁夫妻借款7万送女儿去德国留学,21年未见,临死才知女儿已成为德国教授,他们哀求想见一面,女儿却说:“没这个必要……”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9年,辽宁大连旅顺口的一个普通村庄,曹肇纲和刘玉红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独生女儿曹茜。 由于刘玉红产后大出血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个女儿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和寄托。 尽管家境贫寒,夫妻俩倾尽所有培养女儿,希望她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曹茜从小聪慧,学习成绩优异,是村里公认的“好学生”,家里的奖状贴满了墙壁。 然而,随着曹茜进入青春期,矛盾开始显现。 她渴望像同龄人一样拥有玩耍的自由,放学后能和同学一起玩耍。 但父母出于担忧和期望,严格控制她的时间,将她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学习就是帮家里干活,生怕她“玩散了心”。 这种过度的管控让曹茜内心逐渐产生了压抑和反抗的情绪,她开始觉得家像一个牢笼,只是当时年纪小,还未爆发。 矛盾的彻底激化发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 曹茜一心想报考南方大学,远离家乡和父母的约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但曹肇纲和刘玉红夫妇出于对女儿的不舍和担忧,私下联系了女儿的班主任,将本地的辽宁师范大学加入了她的志愿。 最终,曹茜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 得知真相后,曹茜愤怒地与父母大吵一架,她感到自己的意愿被彻底剥夺,对父母的信任也崩塌了。 虽然万般不情愿,她还是进入了这所大学,但与父母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心中埋下了深深的怨恨。 大学期间,曹茜很少回家,与父母的联系仅限于索要生活费,通话简短而冷淡。 她偶然得知学校有赴德国留学的项目,这仿佛是她逃离现状、追求自由的新希望。 她全力争取并成功获得了名额。当她回家告知父母并索要7万元留学费用时,这对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感到绝望。 7万元在当时是天文数字。 但想到之前擅自更改女儿志愿的愧疚,曹肇纲咬牙向亲朋好友借遍了钱,甚至借了高利贷,最终凑齐了这笔巨款。 2000年,曹茜带着这笔钱踏上了赴德留学之路。 在机场的告别,父母泪眼婆娑,叮嘱她早日学成归来,却不知这竟是他们此生与女儿最后的相见。 初到德国的日子充满艰辛。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经济压力像三座大山压在曹茜身上。 她需要克服语言障碍,拼命学习,同时还要挤出时间勤工俭学维持生活。 前三年,她与家里的联系稀少且冷淡,主要就是打电话或写信要钱,对父母的关心甚少,电话里除了要钱几乎没有别的话题。 家里则尽其所能,又陆续给她寄去了约三万元,老两口节衣缩食,拼命干活还债。 2003年,一个关键转折点。 曹茜突然与家里彻底断了联系。 父母多次拨打她的电话,发现号码已注销。 焦急万分的曹肇纲和刘玉红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女儿的消息——托在德国的老乡、留学生打听,甚至写信给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求助。 他们日夜担忧,寝食难安,害怕唯一的女儿在异国他乡遭遇不测,但始终杳无音信。女儿仿佛人间蒸发。 漫长的等待和担忧侵蚀着老两口的身心。 十几年间,他们生活在思念和恐惧的阴影下。 2017年,在媒体的帮助下,他们再次联系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寻女。 2018年,大使馆反馈找到了曹茜,她不仅活着,而且已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德国一所大学的教授,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生活安稳富足。 这个消息让父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多年的担忧化为欣慰,他们以为苦尽甘来。 然而,当他们满心期待能与女儿重逢,共享天伦之乐时,得到的却是冰冷的拒绝。 曹茜通过中间人明确表示不愿与父母联系,甚至说出了“不见,他们死了跟我没啥关系”这样绝情的话。 更让父母心碎的是,他们后来得知曹茜曾在2014年回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学术会议,待了十几天,却刻意避开了他们,连一个电话都没打。 至此,曹肇纲和刘玉红彻底明白,女儿是主动切断了与他们的联系,对他们已无丝毫亲情可言。 雪上加霜的是,年迈的曹肇纲和刘玉红相继被查出罹患癌症,且已到晚期。 他们生活在贫困中,依靠低保度日,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身体被病痛折磨,心灵被思念啃噬,他们最大的心愿卑微到尘埃里——能再见女儿一面,哪怕只是听听她的声音,看看她的照片,知道她过得好。 他们再次通过媒体表达了这个心愿,但曹茜依然没有任何回应,石沉大海。 2021年,带着对女儿无尽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深深遗憾,曹肇纲和刘玉红夫妇在病痛中相继离世。 直到生命的终点,他们也没能等来女儿的消息,甚至未能得到一张女儿近年的照片,带着未能释怀的疑问和伤痛离开了人世。 而曹茜,始终没有出现在父母的病榻前,也没有参加他们的葬礼,仿佛与这个生养她的家庭彻底割裂。
这个小女孩火到央视了!辽宁的一个小姑娘在家玩手机被妈妈抓个正着,妈妈劝了半天不管
【56评论】【91点赞】
用户15xxx30
没用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