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最近一个月没什么大新闻,反倒是外围动静越来越大。不是前线静了,而是子弹飞

秋恒看军事 2025-07-14 18:16:30

俄乌战场最近一个月没什么大新闻,反倒是外围动静越来越大。不是前线静了,而是子弹飞得太多,连卫星都懒得数。 这时候,朝鲜突然成了焦点——据说已经给俄罗斯送去了1200万发152毫米炮弹。数字惊人,场面低调。俄朝双方谁都没承认,但也没人急着否认。 韩方爆料,乌方坐实,美方咬牙。一个从不以“军火出口”著称的国家,突然成了俄军的最大弹药仓库。真真假假没人在意,关键是——队形已经摆出来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朝鲜和俄罗斯不仅在战场背后“合作”,外交上的动作也越来越贴脸。 拉夫罗夫刚从东盟那边转完场,前脚踏进朝鲜,后脚就被安排进了元山度假区,一顿游艇接待、私宴款待,气氛好得不像是两国外交官见面,倒像是多年没见的老同学小聚。 朝鲜领导人甚至直接说了句:“无条件支持俄罗斯解决乌克兰问题采取的一切措施。”不转弯,不掩饰,不搞中性话术,等于替俄罗斯把立场又往前推了一步。 然后拉夫罗夫一转身,飞到了天津。参加上合组织外长会——对,他这是把东亚这一圈绕了个遍,排面很满,节奏很紧。比的不是谁话说得多,而是谁把盟友站稳了。 朝鲜负责上弹,俄罗斯负责上战场,中国负责控节奏。新的“三角格局”,已经有了雏形。 当然,中方的角色不一样。我们不供弹、不选边,但该说的立场一直没变:停火、对话、稳住局面。这种态度,普京看得明白,拉夫罗夫也清楚。 来的目的,不是逼中国表态,而是继续巩固“不说出口的默契”。 外面有人还在想当然地谈“中俄朝同盟”,实则三方更像是分工协作、节奏互补。一个加火,一个上拳,一个负责控场。 这和西方那种“集体决议制”完全不同,美欧那边是“大家一起表演”,这边是“默契到不需排练”。更别说西方内部现在也乱成一锅粥。 特朗普刚扔出新一轮关税炸弹,一边对盟友开火,一边又对乌克兰“表示善意”。 前脚骂北约白吃饭,后脚又想逼欧洲再掏腰包送“爱国者”过去。他嘴上说支援,条件却越来越多,根本不是在打仗,是在算账。 就连拜登都要被换下场,欧洲国家开始急眼了。之前盼着美国撑场面,现在才发现,这老大哥更像个捞偏门的二道贩子:打着自由的旗号,做着清库存的买卖。 也难怪法国、德国这些国家现在开始“找感觉”。之前不甘心被中国主导,现在倒是有点后悔。谁都知道,下一步如果真撕破脸,倒霉的还是欧洲。 而反观俄罗斯,虽然经济没好到哪儿去,但队伍没散。能打、能扛,还真就没被制裁压趴下。关键就是那股狠劲和灵活性——哪怕西方断了渠道,它也能在东边补回来。 现在问题来了,1200万发炮弹到底是不是实锤?说实话,不重要。 真打上了,肯定能看出来,但目前更值得看的是背后的节奏——朝鲜已经愿意当“弹药国”,俄罗斯也愿意接着打,中国愿意继续控场。 等于说,这场地缘对局,变成了一场“谁先犯错”的游戏。 而中国的姿态是最稳定的,不挑事,但也绝不吃亏。 别人热脸贴过来,不挡;但真要出事了,也早有底线。这一点,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心里都清楚。 很多人一直觉得,谁炮弹多,谁底牌硬。但这局不一样——朝鲜的底牌是产能,俄罗斯的底牌是韧性,而中国的底牌,是“不动如山”。 什么时候出手,怎么接招,不是靠威胁逼出来的,是等对方先乱。 现在俄朝已经合体唱戏,美国却还没想清楚下一步怎么走。全球都在换剧本,而真正看得懂的人早就在准备下一场。 胜负未分,但队形已定。谁撑得久,谁才有话语权。眼下这盘棋,已经没人看得起喊口号的了。 参考资料: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朝鲜——央视新闻 韩国研判朝鲜对俄炮弹供应量逾1200万枚——新浪财经 拉夫罗夫访华谈中俄合作!俄媒:俄中两国需共同应对外部威胁——中华网·新闻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