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被ICC通缉,西方的正义来了,问题是:晚了,还是没用? 海牙动手了。

秋恒看军事 2025-07-23 12:20:25

塔利班被ICC通缉,西方的正义来了,问题是:晚了,还是没用? 海牙动手了。 7月上旬,国际刑事法院(ICC)对塔利班的两位高层人物发出逮捕令:塔利班最高精神领袖阿洪扎达,以及他们钦定的“大法官”哈卡尼,被指控犯下“基于性别的反人类罪”。 这是ICC史上头一次把“性别迫害”单独立项,作为反人类罪名直接起诉。媒体用了一个煽情的标题——“为阿富汗女性伸张正义”。 听起来确实挺提气,但问题是,塔利班会怕这玩意儿吗?还是说,这又是一场典型的西式仪式感输出:正义的公告贴在法庭大门上,真实的暴行继续在喀布尔街头发生。 ICC下手,塔利班冷笑 逮捕令一出,塔利班的回应一点不意外:嗤之以鼻,顺带上升到“信仰被亵渎”的高度,指责ICC“攻击全球穆斯林价值观”。 然后呢?没有然后。塔利班从头到尾就没打算承认ICC有什么司法权。就算曾经的喀布尔政权签了《罗马规约》,今天的塔利班也只把这当废纸。 没人会傻到真去执行这张“全球通缉令”,即便海牙法官字写得再漂亮。阿洪扎达和哈卡尼继续隐身幕后,而女性,依然没有出现在阿富汗的学校、电视和街道上。 她们消失得如此系统,以至于成了一种国家政策 自2021年塔利班卷土重来,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复苏经济,也不是重建国家,而是封锁女性。 禁止上学、禁止出行、禁止工作、禁止露面、禁止发声——阿富汗女性被系统性消失,用的是一套“合法化”的机制。没有监狱,也不需要鞭子,命令就够了。 “Zan Times”总编扎赫拉·纳德尔说得直白:阿富汗女性被三次掐断——声音、行动、人权。她们不是个体在抗争,而是一个群体正在慢慢死去。 而ICC这份起诉书,终于正面承认了这一点。这一次,反人类罪不需要伴随屠杀,制度性的、针对性别的灭绝政策,就是犯罪。 这次ICC通缉,不止盯着女性,也盯上了两类人:LGBT群体,和“帮女性说话的人” 是的,海牙把“性别迫害”扩展得更彻底了。 LGBTQIA+群体,被塔利班视为“异端”而公开镇压。他们不只是被边缘化,而是被清除;而那些在国内外替女性发声的人——学者、媒体、NGO工作人员,也统统被列入“敌对名单”。 ICC的这一轮起诉,意味着这些人也被纳入国际法的保护体系。这是国际法首次将性少数群体明确写入反人类罪的适用范围。具有里程碑意义——理论上。 但现实是,他们仍然在流亡、被关押、被猎杀。 纸面正义,能不能落地,是个老问题 ICC不是没动过真格的。今年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就因为“毒品战争”中的屠杀行为被全球通缉,法律程序正在推进。但别忘了,这种“正义到来”的案例,永远都是罕见的例外。 塔利班的高层,不出阿富汗一步。他们没有国际账户、没有出境行程,也不玩国际会议。海牙的逮捕令打不到他们,甚至都惊扰不了他们。 所以“正义”的故事能不能讲下去,得看下一步是谁愿意为这场司法冒险埋单。 现实是,暴政仍在延续,而反抗还在地下喘息 阿富汗女权团体还活着,尽管是以一种濒临死亡的姿态。海外组织正在推动成立“特别法庭”,希望建立类似卢旺达大屠杀之后那种临时机制,让审判进入加速模式。 但国际社会的节奏永远慢,塔利班的政令却日更不断。现在,连曾经悄悄开办“地下女校”的妇女,都开始遭遇夜间搜捕。那是一种没有镜头、没有话语权的战争。 有人说,ICC的动作,至少释放了信号。这话对,也不全对。 信号这东西,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话,也可能成为“结束关注”的借口——外界会觉得,啊,好像已经有人出面主持公道了。 可那些还在阿富汗的女性们知道,那只是西方法治话语的一场表演——观众不是塔利班,而是联合国总部和新闻摄影师。 谁能让塔利班后退一步? 不是ICC,至少不是现在的ICC。它没有军队,也没有制裁权,只靠国际声誉来维持正义感。 现实是,能真正让塔利班“疼一下”的,只有两种力量:一是来自内部的叛裂,二是外部的实质性施压,比如冻结账户、切断资金渠道、断绝外交承认。 问题是,谁还在乎阿富汗?西方已经有太多热战要打,中东、乌克兰、南海,阿富汗这种“收摊子”型战场,根本进不了博弈的主舞台。 所以,这场逮捕令,终归像是一封迟到的抗议信,投到了一个已经烧起来的废墟。 写在最后 海牙做出了裁决,媒体刷了满屏“历史性胜利”的标题。但在喀布尔街头,那些仍然被罩袍封住脸的女孩,从来没有被听见。 这场正义如果不能落地,那它甚至不如沉默。因为沉默至少不制造假象,而假象,是第二次暴力。 而当西方的法治文明面对极端政权只能祭出“纸老虎”时,我们也该警醒:这个世界,有时并不缺法律,缺的是执行。缺的,是代价。 阿富汗女人已经付得够多了。接下来,轮到国际社会真正掏点本事了。不是嘴上的。 参考资料:《 从阿富汗到巴以,美国法治“双标”依旧-中国网 》

0 阅读:1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