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有物混成"四个字,就能理解《道德经》在讲什么? 有许多专家、学者、研究者学了一辈子《道德经》,还没有搞明白一些重要概念的关系,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各位,《道德经》中,道、无、有、一二三、天、地、人、自然,这几个概念,讲的就是同一个对象,即“有物混成”。如果把这几个重要概念当成不同的对象,再绕几辈子也绕不出《道德经》的迷宫。 太多人困在概念迷宫里:道是宇宙本源,无是虚空,有是实存,一二三是生成步骤,天地人是三才,自然是终极法则……其实它们并不是并行或先后存在,并不是谁“生”了谁的类母子关系,这些都是“有物混成”的不同描述罢了——我们可以把“有物混成”当做你的朋友,把这些概念套在你的这个朋友身上,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有物混成"是那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叫它“道",是指其运行规律;称“无",是未被认知的混沌本相;名“有",是被概念切割后的显化;“一"是对它的整体感知,“二"是无有二分的认知起点,“三"是互动生成的动态平衡。天、地、人不过是它在不同维度的显现,而“自然",正是它自在自为的本性…… 理解了主要概念的关系,《道德经》其实就像窗户纸一样简单,它自始至终都在讲我们与世界这个“老朋友”怎样相外。懂了这层,就懂了《道德经》讲的不是玄学,而是认知世界的底层逻辑。
原来名字真的能这么抽象啊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