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4年十二月辛丑,年仅25岁的李承乾死在了流放黔州的路上。唐太宗突闻噩耗,

天天说史 2025-07-13 19:37:32

公元644年十二月辛丑,年仅25岁的李承乾死在了流放黔州的路上。唐太宗突闻噩耗,悲痛不已,为其废朝,后用国公的礼仪厚葬他。自此唐朝第二代储君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承乾,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嫡长子,自小备受宠爱。名字为唐高祖李渊亲赐,1岁受封恒山王,5岁受封中山王,7岁被册立为太子。 太宗李世民对其非常喜爱,延请各路名师教导,生病时更是亲自为其祈福,只为他康健。 按理说他出生罗马,自小聪颖,资源优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原本只要不放大过错,利用父辈资源,安稳当个守城之君,也能够名留青史。却在25岁时被流放,最终死在了路上,结束了他草草的一生。 故事的转折点或许发生在公元636年,李承乾的弟弟李泰眼见快已满16岁,按照规定,应带上他魏王的新封号,收拾好包袱,离开京城去做他的相州都督。然而此时李世民非但没有让其去封地的意思,反而以其爱好文学为由让其留了下来,并设立了文学馆。 这是一个危险信号,毕竟十五年前他爹,也就是当时还是秦王的太宗干过此类事情,并因此招到了他的谋士班子,实现了由王爷到太子再到皇帝的转变。 再有公元636年12月的一天,李世民突招三品以上官员议事,而此次议事的主题仅仅只是三品以上官员轻视泰王是否应该。虽后这件事被魏征平息。但在虚虚实实之中,是一个意在重复父亲之路的可怕的李泰。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公元636年,以长孙皇后去世为标志,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二人的权位大战正式开始。 最开始,两人的交锋的战场是文化战线,平分秋色,不分胜败。但在接下来的斗争中,太子李承乾渐渐发现他患上了足疾且日益恶化,最终成了瘸子,出入都需人搀扶。这位生于深宫,长于富贵的太子显然不具备身残志坚的心里素质,随着病情的变化我,他的心理也在潜移默化中走向了病态,以至于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2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突然成了一个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瘸子。还需要时时刻刻提防自己的亲弟弟,这换谁情绪也不会好。 不过此时的李承乾并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因为他生活中出现了"白月光"-太常寺艺人称心,在朝夕相处中,两人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太宗闻之大怒,将其杀死。按常理说,男人三妻四实属正常,更何况是一国太子,喜欢纳了便是。何必兴师动众?错就错在,那称心是个妩媚的纯爷们。也难怪太宗非得赐死。 失去心里寄托的李承乾只好偷偷在东宫搞了个密室,摆上称心的画像,日夜祭奠。正在他肝肠寸断之时,他的几位老师也不约而同向他伸出了"黑手",把他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公元640年,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而他的另一位老师孔颖达更是激烈,只要李承乾一有错误就犯颜直谏,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劝诫无果。至于张玄素,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时时刻刻在李承乾耳朵旁念叨,势必要他听他的才罢休。 你想想,这里心里创伤未愈,胞弟有虎视眈眈,自身性命堪忧。老师又不靠谱,不想着御敌,还在一旁纠错,碎碎念,这换成谁能受得了? 最终在公元643年 李承乾不得不走上了谋反的道路,后被其培养的杀手纥干承基背刺,被太宗发现其谋反的现实,太宗为保全其爱子,贬其为庶民,后流放黔州,最终死在了路上。

0 阅读:158

猜你喜欢

天天说史

天天说史

天天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