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让欧洲人彻底明白,原来我们“中国制造”这么重要!今年夏天,欧洲彻底被热浪“烤”服了,西班牙飙到46℃,德国火车铁轨热弯了,法国上千所学校停课,连一向凉快的英国人都开始喊救命,可最让人意外的是,欧洲人突然发现,空调居然是个稀罕玩意儿! 今年夏天,欧洲遭遇了一波前所未有的热浪,西班牙气温飙到了46摄氏度,刷新了百年来的最高纪录;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因为太热临时关闭,全国有上千所学校紧急停课;德国的铁路轨道因高温变形,列车被迫停运。 这样的状况让人不禁发问:经济发达的欧洲,怎么连空调都变得这么稀缺? 这次突如其来的高温,让欧洲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难受,晚上气温还很高,许多家庭甚至不得不躺在地板上或者楼道里,找一点凉快的地方休息。 书本里讲的温和湿润的欧洲,现在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欧洲传统的建筑,墙体厚实、窗户窄小,过去能很好地抵挡寒冷的冬天,但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这样的设计反而让房子里面很闷,空气流通差,人们更难感觉凉快。 至于为什么欧洲人过去很少安装空调,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历史上欧洲夏天的平均气温一般不过二十多度,而且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决定了空调不是生活中必需的东西。 而在经济层面,欧洲的电价之高足以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德国、英国的电费一度高达每度0.4美元以上,对于年均收入三万多欧元的意大利家庭而言,这笔开销不容小觑。 更何况,许多国家电网老旧,政府甚至呼吁民众节约用电,少装空调,在许多欧洲人看来,空调耗电巨大,是极不环保的选择,宁可忍受酷热也不愿安装。 再加上许多老旧建筑受文物保护法规限制,安装空调需要打洞挂外机,审批手续繁琐,费用也格外高昂。 当高温不再是偶尔的不适,而成为实实在在的生存威胁时,再坚固的理念也开始动摇,面对不断攀升的中暑甚至死亡人数,欧洲人猛然意识到,活着才有资格谈环保。 一时间,安装空调的需求井喷,政府也开始放宽安装限制,以应对这场迫在眉睫的民生危机,那么,谁来填补这个巨大的缺口?答案并不意外:中国制造。 当欧洲市场上的空调和电风扇被抢购一空时,人们发现,货架上超过七成的产品都来自中国,中国不仅占据了全球空调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也成了欧洲人此刻最急需的“救命稻草”。 在西班牙、意大利等高温重灾区,美的、格力、海尔等中国品牌销量激增,据海尔方面透露,其欧洲空调销量同比增加了30%;而美的专为德国市场设计的便携式空调,上架不久就售出10万台,相关的安装服务更是接到手软。 中国制造能解欧洲之困,绝非偶然,这背后是早已超越单纯性价比的综合优势,产品本身极具竞争力。 欧洲本地品牌的空调价格往往是中国品牌的两倍多,但中国空调的制冷效果一点也不差,甚至在节能方面表现得更好,完全符合欧洲严格的能效标准。 中国企业的供应链反应速度也非常快,欧洲那边一旦订单多起来,中国工厂能马上增加产量,最快两周内就能把货发到欧洲客户手里。 这种交货速度和响应能力,是很多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充分展示了中国完整产业链的强大韧性。 过去一些欧洲消费者还认为中国产品质量低、价格便宜,但现在随着格力、美的等品牌在欧洲热销,这种偏见早就被打破,变成了“真香”现场。 曾经被部分欧洲人看作中国“过度依赖”的空调产品,反而成了他们商店里抢手的必需品,这不仅是消费观念的变化,更是价值观的转变。 当现实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曾经的理想主义也不得不让步,开始接受中国制造的实力。 信源:映象网:欧洲人为什么不装空调 每日经济新闻:40℃热浪夺命,“不靠空调过夏”的欧洲人扛不住了,有中国产品被抢空
现在欧洲的日子好过吗?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