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在北京做保姆,伺候一老太太,老太的女儿都在国外,很少回来,保姆费也都是老太太

钟旭尧阿 2025-07-12 14:18:52
闺蜜在北京做保姆,伺候一老太太,老太的女儿都在国外,很少回来,保姆费也都是老太太的孩子微信转账,老太太也有退休金,因为闺蜜干的好,时不时也给点钱作为奖励。 老太太姓周,住的老楼没有电梯,闺蜜每天买菜爬六楼,膝盖都磨出了茧子。周老太年轻时是老师,说话慢条斯理,总爱给闺蜜讲过去的事:“我教过个学生,现在当将军了,每年都给我寄茶叶。”闺蜜就笑着听,给她削苹果时,特意把皮削成完整的一条,说“这样吃着甜”。 周老太的女儿们一年回一次家,每次来都提着名牌包,给闺蜜带些国外的巧克力,说“辛苦你了”,却很少陪老太太说话,总在客厅打电话,说“这项目得投一个亿”。闺蜜听见老太太在卧室叹气,就进去给她捶背:“阿姨,她们忙,心里是惦记您的。” 去年冬天,周老太突然中风,半边身子不能动。女儿们飞回来,在医院守了三天就走了,说“公司离不开人”,把请护工的钱转给闺蜜,让她多费心。闺蜜把铺盖搬到医院,夜里就趴在床边睡,给老太太擦身、喂饭、按摩,手上被老太太无意识地抓出好几道血痕。 周老太清醒时,拉着闺蜜的手,从枕头下摸出个布包,里面是张存折,还有串钥匙。“这是我攒的十万块,”她说话含糊不清,“钥匙是老房子的,你……你住着。”闺蜜赶紧把布包塞回去:“阿姨您放心,我照顾您是应该的,不要您的东西。” 老太太却哭了:“我没几天了……她们在国外,用不上……”闺蜜搂着她,眼泪掉在她手背上:“您会好起来的,等您好了,我陪您去逛颐和园。”她知道,老太太年轻时总带学生去颐和园写生,说“那里的画舫,能画出最好的画”。 周老太的女儿们知道后,在微信群里发消息:“你别哄老太太,她的钱和房子都是我们的。”闺蜜没回,只是更用心地照顾老太太,给她读年轻时的教案,说“您看,这字写得多漂亮”。老太太听着,嘴角会微微上扬,像回到了站在讲台上的日子。 春天来时,周老太能拄着拐杖走路了,闺蜜推着轮椅带她去小区晒太阳。老太太指着迎春花:“我以前教学生写作文,就用这花当例子。”闺蜜掏出手机,说“我给您拍下来,发给她们看看”。老太太摇摇头:“别发了,她们忙。” 那天晚上,老太太突然说想吃豌豆黄,闺蜜跑了三家店才买到。喂她吃时,老太太突然说:“我给你的那些钱,你存起来了吗?”闺蜜点点头,说“存着呢,等您好了给您买新衣服”。老太太笑了,眼里的光像星星:“傻孩子,那是给你的。” 没过多久,周老太在睡梦中走了。闺蜜给她女儿们打电话,她们说“等我们处理完手头的事就回去”,语气平静得像在说别人的事。闺蜜给老太太擦身、换衣服,发现她枕头下藏着张照片,是老太太和学生们在颐和园的合影,背后写着“我的孩子们”。 整理遗物时,闺蜜发现床头柜的抽屉里,有个笔记本,上面记着给她的每笔钱:“2月14日,小李给我剪指甲,奖励200”“5月3日,小李陪我说话,奖励500”,最后一页写着“房子留给小李,她比亲闺女还亲”。 周老太的女儿们回来后,看到遗嘱,当场就炸了:“她一个保姆,凭什么得房子?”她们把闺蜜赶出家门,说“你肯定是骗老太太写的”。闺蜜没争辩,只是把老太太给的钱和笔记本留下,说“这些我不要,只希望你们把阿姨和学生的合影带走”。 邻居们看不下去,纷纷说“小李对老太太比你们好多了”“老太太清醒着呢,遗嘱肯定是真的”。居委会的人也来了,说“遗嘱有公证,是有效的”。周老太的女儿们最终没再闹,只是搬走老太太的东西时,把那张颐和园的合影扔在了垃圾桶里。 闺蜜捡回合影,裱在相框里,放在自己租的小屋。她换了户人家做保姆,新雇主家有个上小学的孩子,总缠着她讲故事。闺蜜就讲周老太的故事,说“以前有位老师,能把迎春花写成最美的作文”。 秋天时,闺蜜收到个快递,是本旧相册,寄件人是“周老师的学生”。里面全是周老太带学生们写生的照片,最后一页有张纸条:“谢谢你照顾我们的老师,她总说,最好的教育,是让人学会善良。” 现在闺蜜还在北京做保姆,只是每次路过颐和园,都会进去走走,坐在画舫上,想象着周老太年轻时的样子。她把周老太给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备注写着“周老师的学生捐的”。她说:“阿姨这辈子都在教书育人,我得让她的善意,继续传递下去。” 有次我去北京看她,她带我去逛颐和园,指着画舫说:“阿姨说,这里的风景,能让人心里敞亮。”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像无数个小镜子,照着我们的笑脸。我突然明白,有些感情,从来不在血缘的远近,而在用心的深浅——闺蜜给老太太的陪伴,老太太给闺蜜的信任,比任何遗产都珍贵,能在岁月里,开出最美的花。
0 阅读:101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2
2025-07-13 08:10

虽然我知道你是编得!但我还是给你个赞!

钟旭尧阿

钟旭尧阿

钟旭尧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