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尴尬得要死!人家粉丝在机场来的是一群小姑娘,到他了,来的是一群大姨。一直在后面跑,粘着他,别提有多好笑了!不过黄晓明还是挺热情的,和这群大姨打招呼,性格挺好。甚至还停下来拍了几张合影,脸上笑得像没事人一样。可我看着,总觉得那笑容背后藏着点无奈。机场里人来人往,他被围在中间,像个被展览的物件,大姨们嗓门一个比一个高,喊着晓明好帅,硬是把周围旅客的目光全吸引过来。他呢,低头签个名,抬头再挤个笑,周而复始。
我琢磨着,这场面虽然热闹,但也挺扎心。最近他的两部电影票房都不咋地,评论区里全是油腻演技尬的吐槽。粉丝群体要是年轻些,或许还能靠热情冲一波热度,可现在这阵仗,更多像是街头偶遇熟人,拉着聊家常的那种亲切。电影院里,谁会为这份亲切买单?小姑娘们追星,愿意花钱包场、刷数据,大姨们顶多在广场舞间隙夸一句晓明真不错,然后该干嘛干嘛。支持力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再说回这些大姨,为啥这么有空?按常理,这年纪不是忙着带孙子,就是忙着跳舞健身,怎么还有精力追星追到机场去?那天我在现场,看到一位大姨穿着花衬衫,手里举着牌子,边跑边喘,还不忘跟旁边人说:退休了,没事干,看看明星图个乐。另一位直接从包里掏出保温杯,喝口水继续喊。听着这话,我突然有点明白。或许对她们来说,追黄晓明不是单纯的迷恋,而是生活里的一场小冒险。工作没了,孩子大了,时间空出来,心也空了。追个星,至少能填补点什么。
可反过来想,黄晓明估计心里五味杂陈。早年他也是流量担当,荧幕上风头无两,如今却被调侃成姨圈顶流。对比隔壁张颂文,人家凭实力圈粉,从年轻观众到中年大叔,全都服气。叔圈和姨圈,听着只差一个字,背后的含义却天差地别。一个是尊重,一个多少带点戏谑。黄晓明站在机场,被人群围着,我猜他未必没察觉到这种微妙的变化。只是他没表现出来,还是那副温和的样子,应付完这场面,转身就钻进车里,估计得长叹一口气。
其实想想,他也不容易。这些年,他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试图转型,接了不少正剧角色,想撕掉霸道总裁的标签。可市场不买账,观众也不买账。每次新片上映,热搜上总少不了黄晓明又油了的梗。他自己也在采访里说过,想突破,但总觉得差口气。这口气到底差在哪?是演技不够细腻,还是形象固化太深?我看不透,但他那股子坚持劲儿,倒让人有点佩服。
那天机场的事,后来还在网上传开,有人拍了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标题就是黄晓明被大姨包围,太搞笑了。评论区一片哈哈哈,还有人酸溜溜地说:这就是过气明星的下场。我刷到这条视频时,手指停了一下,心里不是滋味。是啊,娱乐圈更新换代快,今天你是顶流,明天可能就被遗忘。但黄晓明至少还在努力,哪怕面对的是这样一群不太典型的粉丝,他也没甩脸子走人。这种态度,比很多流量小生强多了。
再往深里说,这种现象也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现在的娱乐圈,粉丝经济早就成了核心驱动力。谁能抓住年轻人,谁就能占据市场高地。像黄晓明这样,曾经红极一时,却没能及时调整定位的人,其实不在少数。他们卡在中间,既不像老戏骨那样靠作品说话,也不像新生代那样靠颜值吸粉,结果就落得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而那些大姨们的出现,反倒像一面镜子,把这种尴尬照得清清楚楚。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大姨们的热情,也未必全是坏事。她们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主力,但她们的存在,至少证明黄晓明还有影响力。还有人在意他,还有人为他奔波,哪怕方式有些滑稽,也是一种认可。我记得有个大姨在视频里说:我们喜欢他十几年了,从《还珠格格》看到现在,不容易。这话听着朴实,却挺重。那份喜欢,可能不值几张电影票,但它持续了十几年,没变过。
所以,黄晓明到底算不算过气?我不好下结论。他现在的处境,像极了秋天里的树,叶子掉了一半,但根还在土里扎得深。你可以说他不如从前,但也不能说他彻底不行。未来的路怎么走,得看他自己能不能找到新的方向。至于那些大姨们,她们可能还会继续出现在某个机场、某场活动,继续用她们的方式支持他。而我们这些旁观者,看着这场热闹,心里想的,恐怕不止是笑话。
最后我想问问,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不会也觉得有点酸涩?或者,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人,用看似奇怪的方式,去填补生活的空缺?他们的故事,又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