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7岁女兵谢楠在云南麻粟坡烈士陵园中违纪开枪,被开除军籍。20年后她重新来到这里,为每一位烈士献上一枝玫瑰。 1984年,云南麻粟坡烈士陵园中,一位17岁的女兵静立。面对战友墓碑,她毅然扣动扳机,刹那间,枪声撕裂寂静。那一刻,她的人生彻底改变。二十载悠悠岁月已逝,她手捧957朵玫瑰重临此地。那一朵朵玫瑰,皆承载着她满心的愧疚与无尽的思念。她是谁?为何开枪?又是什么让她在多年后选择用这样的方式面对过去? 谢楠1967年出生在贵州六盘水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家里满是军旅故事和纪律的影子。受父亲的熏陶,她自幼便对部队生活心生向往。1983年,高考将至,她却决然放弃学业,毅然投身军旅,参军入伍,成为118团的一名卫生员。那会儿她才16岁,满腔热血,想为国家做点啥。 部队生活可不轻松。她每天5点起床,长跑、训练,手上磨出老茧,硬是咬牙挺过来。跟战友赵勇混熟后,两人常聊家乡的事,赵勇老讲他贵州老家的辣椒有多香。谢楠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属感,部队成了她的第二个家。 1984年,老山战役打响,谢楠被派到前线临时医院当卫生员。枪炮声不断,她忙着包扎伤员、抬担架,硬着头皮干活。那段时间她干得不错,还得了三等功。可就在战役尾声,好友赵勇牺牲了。她愣愣地站在烈士陵园,看着他的名字刻在墓碑上,心里像被掏空了。 那天,她偷偷拿了枪,在赵勇墓前开了几响,想用这种方式送他最后一程。枪声一响,惊动了部队,违反军纪的事儿可不小。没多久,她被开除军籍,三等功也取消了。17岁的她,就这么结束了军旅生涯,带着遗憾和愧疚回了家。 离开部队后,谢楠不甘心就这么过一辈子。她重新捡起书本,参加高考,考上了大学,学的是医学。她想着,当年没救下赵勇,也许学医能弥补点啥。大学里,她埋头苦读,用知识填补心里的空。毕业后,她去了北京,找了份稳定工作,日子过得平淡却踏实。 2000年,她出差去了越南,偶然碰到几个越南老兵。他们聊起战争,一起唱了《同饮一江水》。那晚,她哭了,心里那些压了多年的情绪好像轻了些。她开始明白,战争不只是她的伤疤,也是很多人的痛。 2003年,谢楠做了个梦,梦里赵勇笑着跟她挥手。她醒来后,决定回麻粟坡烈士陵园看看。她买了957朵玫瑰,一朵一朵摆在墓碑前,手指被刺扎破也没停。她说,这957朵,是给陵园里每一位烈士的,她欠他们的。 从那以后,每年清明,她都会回去献花。后来,她开设了一家名为“老兵之家”的茶社,邀请老兵及其家属前来小坐。她还拿出积蓄帮烈士家属修房子,比如给赵勇的母亲赵占英修缮老屋。2006年,她的事迹传播开来,荣获“感动云南人物”的称号,被大家称作“老山女兵”。
1988年第二次正式全军授衔,谁的军衔含金量最高?如果这次授衔有排名,谁会排在第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