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恢复向乌克兰运送部分武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普京通话后,美国正在悄然恢复向乌克兰运送部分武器,比如向乌克兰提供155炮弹和精确制导火箭弹等。这一举动看似给乌克兰打了一剂 “强心针”,但实际上,根本无法扭转俄乌冲突的大趋势。热点观点
从战场态势来看,俄乌冲突至今已持续数年,俄罗斯在战场上已建立起显著优势。俄军经过前期战略调整,在乌东等地巩固了控制区域,构建了完备的防御与进攻体系。乌克兰尽管在美西方前期军援下进行过反攻,可成果有限,如今在俄军攻势下,防线吃紧,战场颓势明显。此时美国恢复部分军援,就像往熊熊大火里洒几滴水,难以改变整体战局走向。例如,此前美国及北约长期大规模军援,也未能让乌克兰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优势,如今这规模缩水的新一批军援,作用更是微乎其微。
美国自身的军援能力与意愿也存在极大问题。美国五角大楼内部名为 “全球弹药追踪器” 的机制显示,在长期对乌援助及中东战事消耗下,美军关键弹药库存,如 “爱国者” 导弹库存仅为基准值的 25% 。连美军自身军备都捉襟见肘,又能有多少 “干货” 持续输送给乌克兰?再者,特朗普政府对军援态度摇摆不定,前期毫无预警暂停对乌关键军事援助,如今虽恢复部分供应,但承诺的武器数量与乌克兰所需相差甚远,根本无法改变乌克兰在战场上被动的局面。
国际政治格局同样也决定了美国军援难以改变冲突大势。俄罗斯在冲突中一直强调其特别军事行动目标,包括保护顿巴斯地区民众、实现乌克兰 “非军事化” 和 “去纳粹化” 等,并且展现出坚定推进目标的决心。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明确表示,美国提供军援只会延长冲突,与和平解决冲突背道而驰。俄罗斯在军事、外交上并未因美国军援就退缩,反而在国际舆论场积极发声,争取理解与支持。同时,欧洲部分国家对军援乌克兰态度也逐渐分化,德国等国抱怨对乌军援已达极限,后续在军援问题上与美国合作恐生变数,美国难以像冲突初期那样,联合盟友形成强大军援合力。
因此,美国即便恢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在战场局势、自身军援能力与意愿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下,根本无法扭转俄乌冲突大趋势,这场冲突的走向大概率仍将朝着有利于俄罗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