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群里@我加班,我回了3句话,全公司都看到了》 昨天晚上8点,我刚把泡好

是璇優兮呀 2025-07-09 14:34:46

《领导在群里@我加班,我回了3句话,全公司都看到了》 昨天晚上8点,我刚把泡好的脚放进盆里,手机“叮咚”响了一声。点开工作群,大领导的头像在最上面跳:“小王,把那个报表再改改,明早要用。” 屏幕光映着我一脸懵。报表下午5点准时发他邮箱,当时他秒回“收到,没问题”,现在突然变卦?我盯着那句@,后颈的疲惫一下子涌上来——这已经是这个月第8次被临时叫加班了。 以前这时候,我大概已经开始手忙脚乱地开电脑了。但那天不知怎么,盆里的温水漫过脚踝,我突然不想忍了。 手指在屏幕上敲得飞快,群里直接弹出三行字: “1. 报表下午已发您邮箱,您说没问题; 2. 我今晚约了医生复查; 3. 若必须改,我明早7点到公司弄,来得及吗?”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我心跳得像打鼓。整个群突然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连平时最活跃的实习生都没冒泡泡。 那5分钟像过了半小时。我盯着群聊界面,脑子里飞速闪回过去的自己: 刚入职时总怕得罪人,领导说“今晚加个班”,哪怕发烧38度也硬扛;同事说“这个活儿你顺手弄下”,哪怕不是我职责内的也接过来;就连保洁阿姨让我帮忙搬水桶,我都笑着说“没事没事”。 结果呢?我成了全部门的“万能小王”:打印机卡纸找我,咖啡没了喊我,连领导家孩子的手抄报都让我“参考参考”。上个月绩效考核,我明明干了三个人的活,评级却比天天准点下班的同事低了一级——领导说:“小王太实在,有时候分不清主次。” 正走神呢,领导回消息了:“不用了,你好好休息。” 我盯着那行字,突然笑了。退出群聊时,看到同事小周私聊我:“姐,你刚那三句话,我截图存下来当模板了。” 其实以前我特怕“拒绝”这两个字。总觉得职场里低头认错、多干活才是生存法则,怕领导觉得我“不敬业”,怕同事说我“摆架子”,更怕自己成为别人嘴里“不合群”的人。 但那天之后我发现,真正的职场生存,从来不是靠无底线妥协。 我回的三句话里,藏着三个小心思: 第一句“报表下午已发”,是摆事实——我完成了本职工作,且流程合规; 第二句“约了医生复查”,是给理由——不是故意推脱,是客观原因受限; 第三句“明早7点到公司”,是给台阶——我愿意承担责任,只是需要合理时间。 没有抱怨,没有对抗,却把“我的边界”划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去公司,路过领导办公室,他居然主动冲我笑了:“小王,昨天报表我看了,确实没问题,是我记错了。”同组的老张拍我肩膀:“你这招高啊,既没驳领导面子,又没委屈自己。” 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拒绝,是自己把“边界”和“对抗”画了等号。总觉得说“不”就是不配合,提要求就是不职业,却忘了职场的本质是合作——你有你的需求,我有我的底线,说清楚了,反而能减少很多无效内耗。 想起前阵子刷到的热搜:“95后拒绝加班被辞退,反手告赢公司”。评论里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刚”,但我觉得,不是刚,是更懂“职场不是人生的全部”。 你可以为了重要的项目熬夜,可以为了紧急的任务加班,但不能让“随时待命”成为常态,更不能让“无意义的消耗”榨干自己。 就像昨天那个报表,如果真的是紧急错误,我哪怕不去复查也会处理;但如果只是领导临时起意的“再看看”,那我为什么要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别人的疏忽买单? 下午茶水间,实习生怯生生地问我:“姐,我要是这么回领导,会不会被穿小鞋啊?” 我指着窗外:“你看楼下那排树,长得直的都有主干,歪歪扭扭的都是被藤蔓缠太多了。职场也一样,你得有自己的主干,才能长得稳。” 其实到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完全学会了拒绝。但至少我明白了: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靠“讨好”换来的。你越清晰自己的边界,别人越会重视你的感受;你越懂得合理争取,反而越能赢得真正的认可。 毕竟,职场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一直憋着劲硬撑的人,跑不到终点;懂得调整呼吸、守住节奏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你们有没有过被临时叫加班的经历?是咬牙答应了,还是像我一样,试着说了一次“不”?评论区聊聊吧~

0 阅读:29
是璇優兮呀

是璇優兮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