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存款在国内属于那种水平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2025年2月发布的《个人存款分布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全国个人银行存款余额超过100万元的账户约占总账户数的4.6%。
换言之,拥有百万存款的人已跻身全国前5%的行列,这一比例相比2020年的3.2%有明显提升,反映出国民财富的稳步增长。
反映出穷人在通缩,富人在通胀。其实经过这几年经济下行(也是去伪存真,给每个人再一次审视自我,直面真实社会的机会),真正挤压的是"杠杆型无生产资料的中间群体”。
我们再来看存款100万人都有哪些值得你借鉴的地方。
1.打工来说,职业选择非常重要。
数据显示,金融、IT、能源、医药等高薪行业从业者更容易积累大额存款。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25年2月发布的《职业与收入关系研究报告》指出,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月均收入为1850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IT行业从业人员月均收入为1680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这些行业的从业者通常能在35-45岁积累100万元左右的存款。
大多数底层金融民工,说穿了就是背着KPI的金融服务员。加上各大智能体的成熟,初级的研究员,客服,法务都会被取代。都活不下来,又怎么进一步从初级到高级。
2.收入来源多元化。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25年4月的《多元收入来源研究》数据显示,拥有100万以上存款的人群中,有58.2%拥有3个及以上的收入来源,而普通打工群体中这一比例仅为17.5%。
我身边很多自己赚到存下几百万的,没有一个是打工的。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人,这就是人与群分。
并且我观察下来,每个人确实有2份以及2份以上收入来源,而且积累到一定程度,都是自己用心玩的深的领域。我自己也不止一个收入来源渠道。
而且最好的是你可以跨界。 比如我这种主业玩金融+带点做的不是很好的自媒体。今年可能我还要开个赛道。
你问我忙的过来吗?说明你不会利用自己的精力,以及怎么抓大放小,所以我一直说,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尤其不要占自己的便宜。你需要具备生意人思维,而不是被动的上班打卡,荒废了。一个人真正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也就1-2个小时。
如果你整天从头忙到晚,说明你工作是很有很大问题的。
我们再来看看其它数据
1.资产配置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25年的《居民资产配置状况报告》显示,在城镇居民总资产中,房产占比高达68.3%,金融资产占比仅为21.5%,其余为汽车、收藏品等其他资产。
所以这一轮房地产下跌,直接让上杠杆买房的人吐一口老血。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2025年2月发布的《全球居民储蓄率比较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为33.8%,高于全球20.5%的平均水平,也高于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
社会保障制度还的继续完善,养老和医疗压力较大等因素,属于"预防性储蓄"。
2.消费观念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5年5月发布的《消费观念与行为调查》显示存款百万以上,这一群体在奢侈品、娱乐、社交等非必需消费上的支出占收入比例平均为12.3%,远低于普通群体的25.7%。
奢侈品人家也买,但是总体占比只是普通人的一半。其实是非常理性克制的。绝不是一般人一般妹子刷卡欠消费贷买装备,最近坏账爆掉不少,以前有榜一大哥供着,现在急着在相亲市场找接盘侠。还说,彩礼不要,只要能帮她清账。
3.职业选择,居住地,教育
高储蓄人群在以上方面更大的自主权。调查显示,有43.5%的高储蓄人群曾因个人兴趣或价值观而主动变更职业,而普通群体这一比例仅为12.3%。
你被动选了你不喜欢的工作,你又怎么可能卷的过别人,每天精神内耗的不得了,你不还得找东西对冲,不就是花钱吗?
那距离100万不就更加遥遥无期了。